《春》导学案( 教师版) 主备人:牟琼芳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 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有感情地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生动的语言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语言生动、优美, 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 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知识构建】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 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环节主要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培养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散文的知识网络如下: 特点: 形散神不散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表现手法: 想像; 联想; 象征意境: 雄浑或质朴典雅语言: 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作家介绍】朱自清( 1898-1948 ) 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 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 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写作背景】《春》大致写于 1928 年至 1937 年, 朱自清在写此文时, 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 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知识预习】一、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赶快动笔吧! 嗡嗡( wē ng) 散( sàn )在草丛里眨( zhǎ) 酝酿(yùn nià ng) 应和(yì nghè)蓑(su ō)笠(lì) 黄晕(yù n) 抖擞(sǒ u) 二、解释词语。①欣欣然: 高兴的样子。②朗润: 明朗润泽。③赶趟儿: 原意是赶得,这里是“赶热闹”的意思。④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自己的本领)。⑤酝酿: 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⑥抖擞: 振作。⑦应和: 相呼应。⑧烘托: 绘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黑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突出. 文中是衬托的意思。⑨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⑩花枝招展: 花枝迎风摆动,娥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⑾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三、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 花枝召展(招)拱托(烘) 一年之记在于春(计) 赶趟儿舒活精骨(筋)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 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描绘出春天的草、花、风、雨、人, 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二、文章是按“盼春”—“绘春
朱自清 《春》导学案(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