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老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LT
2
崔峦老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2011年11月)
一、回顾与展望——课改十年反思
(一)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进步
1、课程理念的进步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崔老师讲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但又是语文能力所概括不了的。他盛赞淄博潘南小学的学生敏锐的语感,决非一日之功。
②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a、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多读、多写、多积累。b、遵循并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加强汉字的书写,阅读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学生是学习的主人。b、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c、过程中关注个体的差异。综合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d、倡导自主探究,又不排斥的有意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④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设。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程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
2、教学内容的进步
①课标精神列入语文教学内容。
②引进教科书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方法的进步
①学生是主体。
②单元整体教学法。
③拓展阅读法。
4、教学评价的进步
①全面原则。
3
②全员原则。
③全程原则。
(二)课改以来的问题
课程的认同度高,但满意度不高。
1、课改初期存在否定传统,照抄别人经验的错误。
2、重人文轻语文。
3、弄不清语文教什么学什么。
4、重教轻文。
5、课改后师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
(三)失误原因
1、对课改性质认识不清,摇摆不定。
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一体两面。
②语文的 人文性决定了要用课文、阅读教材本身感染、熏陶学生。
③语文教学应该既得意又得言。
2、思想方法的原因
3、教学内容上的原因
①教材本身有问题,阅读独大,习作指导被严重削弱。
②深层原因是人才观的问题,唯高学历是举,导致竞争下移。
(四)怎样改进
1、深化语文课程标准
①吃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超标也不降低。
②回顾各学段的目标
低年级目标:
a 识字、写字、学词;
b初步的朗读训练,读正确 ,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指读,不唱读,会停顿 。
c大致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
5
崔老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坚持识、写分开的原则,鼓励多认,体现少写。他指出了新修订的“课标”识字、写字指标:认识汉字1600个,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自己的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明确了识字、写字的具体要求,操作性很强。
如对要求认识的字,崔老师强调要整体记忆、反复记忆。第一次学习,要给以强烈的刺激,不必进行繁琐详细的字形分析,要把字放在词语、短句、句子当中学忆更牢固。要根据造字的方法(形声、指示、会意等),识记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要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近段时间学习的生字(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阅读等巩固生字);要引导学生辨析和记忆同音字、形近字;学过的字词要放在词语、句子、文段中巩固;要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少做“亡羊补牢的事”;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识字)成果,鼓励建立自主交流的机制。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逐字分析其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然后让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能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指示、会意等)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或者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
崔峦老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