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docx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一、导论
二十多年前,奥利弗 ?哈特 (Oliver Hart) 教授及其两位合作
者撰写的两篇经典论文奠定了不完全契约理论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的基本框架。如今,不完全契约理论已经成为
企业理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以及法
律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框架之一 ( 例如, Bohon& Dewatripont ,
2005) 。该理论利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从机制设计的角
度探讨了产权在激励当事人进行专用性投资时的作用。 然而, 在
最近三年, 哈特教授及其合作者接连发表了七篇论文, 引入了行
为经济学的假设, 并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定位了不完全契
约理论的发展方向。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哈特教授从一个新古典
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行为主义者 ?为什么不完全契约理论需要这
种根本性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会给理论研究带来什么 ?本文将基
于哈特教授最近三年的最新成果, 通过回顾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
典模型和有关学术争论, 来解释上述问题, 并进而讨论不完全契
约理论的发展方向。 尽管国内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
论(例如,杨瑞龙和聂辉华, 2006;聂辉华和杨其静, 2007;蒋
士成和费方域, 2008) ,但这些文献很少涉及不完全契约理论的
争论以及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 本文将弥补这些不
足。 特别地, 本文将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值例子来阐述一些技术性
极强的理论问题, 使更多读者能够理解不完全契约理论转变的前
因后果。
首先, 我将介绍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典模型, 然后指出经典
模型存在的三个问题: 理论基础不坚实, 专用性投资可能不是很
重要, 难以解释复杂组织的权威分配问题。 第一个问题尤其引起
了经济学界的激烈争议和广泛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 哈特教授转
向行为经济学,将契约理解为一种参照点 (reference point) ,
试图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寻找新的基础, 同时重新解释了产权的作
用以及企业的边界。 这种转变将为契约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
二、为什么会争论 ?
(一) 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
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主要是 GHM!型(Grossman 8L Hart ,
1986; Hart & Moore, 1990; Hart , 1995) 。它的基本思想是,由
于签订契约的双方当事人不可能在事前完全预见到未来的或然
状况, 或者难以向第三方证实这些或然状况, 因此事前签署的契
约是不完全的。 等自然状况清楚之后, 所有相关变量都是可证实
的, 因此双方可以对初始契约进行有效率的再谈判。 当事人已经
为履行契约投入了专用性人力资本, 因此再谈判会将双方锁定在
一种双边垄断的情形下。 一方会利用这种锁定效应对另一方敲竹
杠 (holdup) , 攫取专用性投资带来的准租金。 当事人预见到这种
情况, 就会减少事前的专用性投资, 从而导致最优 (first-best)
效率不能实现。 但是, 通过在事前将产权分配给对投资重要的一
方,就可以提高其在再谈判过程中的外部选择权 (outside
option) 和谈判力,使其得到更多的投资剩余,就能减少其事前
专用性投资的激励扭曲,实现次优 (second-best) 效率。当一方
收购了另一方的产权时, 双方的关系就从独立的市场交易变成了
企业的内部交易,企业的边界就发生了变化。同时,产权的转移
也决定了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 GH唯型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
重新解释了企业的边界, 并赋予产权以新的含义, 因此也称为企
业的产权理论 (property-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 。
举例来说。 假设处于产业上下游的甲乙双方在日期 0 签订一
项契约, 甲方 ( 布料厂 ) 在日期 1 向乙方 ( 服装厂 ) 提供一种中间产
品(红色布料 ) ,乙方再利用这种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 (服装 ) ,
并向市场出售。 因为日期 l 的情况非常复杂, 所以在日期 0 难以
确定中间产品的型号,即初始契约是不完全的。比如,布料的红
色包括浅红、粉红、朱红、猩红和鲜红等十种以上的种类。究竟
需要哪种红色, 取决于服装厂在日期 1 的订单。 假设只有甲方需
要在日期 0 就投入专用性资本,乙方不需要。在日期 1,甲乙双
方明确了中间产品的型号, 从而通过再谈判修改初始契约。 假定
专用性投资给甲方带来的生产成本为 10 ,给乙方带来的收益为
20,因此净剩余为 10。乙方在再谈判时可以要求分享一半的净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