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郡名考
河间郡,或为河间国,中载[1]。秦代其地为巨鹿郡所领。[2]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汉高帝分赵国所辖的巨鹿郡东北部置河间郡,仍为赵国支郡。[3]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间郡西北部数县属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赵王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之河间郡置河间国。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间王刘辟疆薨,无嗣,河间国除为郡。同时,分河间郡南部置广川郡、分其东部置勃海郡。此时河间郡领地不足初置时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复置河间国。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间国除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复置河间国,国都在乐成县(县治在今河北献县东)。王莽时国绝。
东汉建武七年(31年),封西汉末河间王刘邵为河间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间国,并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刘开为河间王,分乐成国、勃海郡、涿郡复置河间国,领十二县。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间国数县置博陵郡。献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间国、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间郡。西晋置河间国,改乐成县为乐城县。北魏置河间郡,后改为国,郡治在武垣县,属瀛州。隋开皇初郡废,置瀛州。大业三年(607年)废瀛州,复置河间郡,治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废河间郡,置深州。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 《战国策·赵策》:“赵有常山,北河间,左有代。”
2. ^ 一说秦代亦有河间郡之名。
3. ^ 周振鹤认为河间郡析置时间为高帝九年(前196年)。
参考书目
1.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2.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3.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4.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5.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河间郡名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