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产养殖用水的臭氧杀菌.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产养殖用水的臭氧杀菌
信息来源:本站搜集  更新时间:2009-4-30 10:48:2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鱼类因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时有发生,对养殖业危害极大。各养殖设施除加强管理外,在饲育水及使用的各类器具上如何消除病原微生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排除带病采卵亲鱼开始,种卵消毒、养殖水杀菌、设施消毒等采取多种手段以防病原体的侵入。
1、养殖用水及排水的杀菌方法
通过紫外线、臭氧杀菌装置对养殖用水杀菌,已在虹鳟、大马哈鱼等淡水养殖种广泛应用,取得了防病效果。近几年也使用紫外线、臭氧进行海水鱼的防病杀菌。
鱼类饲育用水的杀菌方法有很多,其中紫外线或臭氧杀菌是大量养殖水低成本杀菌的最佳方法。
臭氧杀菌是将高压放电产生具有强氧化力的臭氧,通过处理槽将流经槽内养殖水的微生物杀灭,臭氧具有强力的杀菌作用,但对人体和养殖的鱼也有损害,为此必须通过曝气或活性炭将臭氧或臭氧合成物去处后再用于养殖用水。海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溴离子与臭氧起反应生成强氧化剂,其毒性会长期残留在鱼体内。海水臭氧杀菌是于臭氧气泡直接混合,经臭氧处理生成的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表1为天然海水经臭氧处理的生成的强氧化剂对有代表性的鱼类原菌、病毒及寄生虫的杀灭效果。因低浓度强氧化剂于海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后会消耗,故用天然海水时杀菌效果差异较大。经添加溴化物的人工海水中,,它显示了海水中鱼类病原微生物对臭氧(严格讲是海水中产生的强氧化剂)的反应程度。表众所示,鳗弧菌等四种鱼类病原菌通过臭氧杀灭,%以上,、15秒。1mg/L则为30~60秒)。对鱼病原病毒而言,鲫鱼病毒性腹水症病毒YAV,鲑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病毒IPNV以及鲑科鱼的呼肠弧病毒CSV,减少99%,处理60秒()。比目鱼杆状病毒HIRRV、鲑科疱疹病毒OMV及传染性造血器坏死病病毒IHNV,,,杀灭鱼体寄生的纤毛虫,,30秒。
表1 海水中鱼类病原微生物对强氧化剂的反应
微生物
强化剂浓度
(mg/L)
处理时间
(秒)
杀菌效果
(%)
处理时菌数
(㏒)
病毒性腹水症病毒(YAV)
比目鱼杆状病毒(HIRRV)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病毒(IPNV)
传染性造血器坏死病病毒(IHNV)
鲑科鱼类呼肠弧病毒(CSV)





60
15
60
15
60
>99
>99
>99
>99
>99





鲑科疱疹病毒(OMV)

15
>99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连锁球菌(us Sp.)
疖疮病菌(Aeromouas Salmonicida)
运动性嗜水单胞菌()
大肠菌(Escherichia Coli)





15
15
15
15
15
>
>
100
>
>





纤毛虫

30
>

※    / ml虫体个数。
表2 添加溴人工海水中鱼类病原微生物对强氧化剂的反应
微生物
强化剂浓度
(mg/L)
处理时间
(秒)
杀菌效果
(%)
处理时菌数
(㏒)
病毒性腹水症病毒
比目鱼杆状病毒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病毒
传染性造血器坏死病病毒




60
30
60
30

>

>





鳗弧菌
疖疮病菌
运动性嗜水单胞菌
大肠菌O—26




60
30
60
120
>
>
>





 
 
 
为了了解臭氧气泡本身对病毒的不活性效果,将臭氧在海水中曝气,,再在蒸馏水不用同样的曝气方法进行臭氧曝气,对两者病毒

水产养殖用水的臭氧杀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