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户画像”方法
浅谈“用户画像”方法
浅谈“用户画像”方法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团队、产品、从业人员甚至
大妈大叔们都在谈论情怀,争辩格调,强调体验。以上所有,
围绕的核心都是:用户。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精准化用
户”的伟大时代。
定位用户有很多的方法,比如用户调研、问卷访谈、数据分析、市场调
研等等,海量甚至不可计数。我们针对自家产品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更多的使用“用户画像”这种方法,来迅速、准确定位服务群体,提供高水
准的产品设计服务。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用户画像”的实践体会:
用户画像的益处
用户画像可以使产品的服务对象更加聚焦,更加的专注。在行业里,我
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做一个产品,期望目标用户能涵盖所有人,男人
女人、老人小孩、专家小白、文青屌丝...... 通常这样的产品会走向消亡,
因
为每一个产品都是为特定目标群的共同标准而服务的,当目标群的基数越
大,这个标准就越低。换言之,如果这个产品是适合每一个人的,那么其实
它是为最低的标准服务的,这样的产品要么毫无特色,要么过于简陋。
纵览成功的产品案例,他们服务的目标用户通常都非常清晰,特征明显,
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专注、极致,能解决核心问题。比如苹果的产品,一直都
为有态度、追求品质、特立独行的人群服务,赢得了很好的用户口碑及市场
份额。又比如豆瓣,专注文艺事业十多年,只为文艺青年服务,用户粘性非
常高,文艺青年在这里能找到知音,找到归宿。所以,给特定群体提供专注
的服务,远比给广泛人群提供低标准的服务更接近成功。
其次,用户画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品设计人员草率的代表用户。
代替用户发声是在产品设计中常出现的现象,产品设计人员经常不自觉的认
为用户的期望跟他们是一致的,并且还总打着 “为用户服务”的旗号。这
样的后果往往是:我们精心设计的服务,用户并不买账,甚至觉得很糟糕。
Google Buzz 在问世之前,曾做过近两万人的用户测试,可这些人都是
Google 自家的员工,测试中他们对于 Buzz 的很多功能都表示肯定,使用
起来也非常流畅。但当产品真正推出之后,却意外收到海量来自实际用户的
抱怨。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使用用户画像,小心的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和发
力方向,真切的从用户角度出发,剖析核心诉求,筛除产品设计团队自以为
是、并扣以“用户”的伪需求。
最后,用户画像还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在现在的产品设计流程中,各个
环节的参与者非常多,分歧总是不可避免,决策效率无疑影响着项目的进度。
而用户画像是来自于对目标用户的研究,当所有参与产品的人都基于一致的
用户进行讨论和决策,就很容易约束各方能保持在同一个大方向上,提高决
策的效率。
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
业内有很多关于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比如Alen Cooper 的“七步人物
角色法”,Lene Nielsen 的“十步人物角色法”等,这些都是非常好并且
非常专业的用户画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事实上,当我们了解了这
些方法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方法从流程上可以分为 3个步骤:获取和研究
用
户信息、细分用户群、
浅谈“用户画像”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