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永
词
两
首
《望海潮》
《雨霖铃》
高一11班
词的相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柳永 (约987--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人。
《望海潮》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
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
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
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
名当取其意。
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
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
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
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
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总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美丽,雅致,人烟阜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参天绿树环绕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卷”字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得更形象逼真 。
望海潮自制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