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曲与词大曲: 兼有器乐演奏的大型歌舞曲 1 、汉魏相和大曲“艳─曲(解) ─趋或乱”《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 2 、六朝清商大曲弦——歌弦(送) ——弦或契《明君》、《广陵散》、《激楚》、《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泛龙舟》、《斗百草》等3 、唐代燕乐大曲散序─歌(遍),又称中序、排遍─破,又称“舞遍”《破阵乐》、《绿腰》、《凉州》、《伊州》、《玉树后庭花》等——法曲:《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倾杯乐》、《泛龙舟》等 4 、宋代燕乐大曲渐衰落,对于唐大曲的庞大结构并不全部采用,往往用其部分称为“摘遍”。(1 )结构王灼《碧鸡漫志》:“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歌头) 、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散序:散板、器乐、不歌不舞?靸:大曲开始一段的结束部分,附于散序之后?排遍(歌头) :指大曲的歌唱部分。慢板,可加花( “缠声”),灵活多变?攧:“排遍”至“入破”之间的过渡段落之一,音乐从平缓至急促的剧烈变化?“入破”:舞蹈乐曲阶段。声繁拍急,“从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虚催、实催、衮遍:节拍急促?歇拍:节拍由快而渐慢【宋】曹勋《法曲· 道情》散序· 飞金走玉常奔驰。日上还西。自古待著长绳系。算尘心、谩劳役堪悲。盘古到此际。桑田变海, 海复成陆高低。噫嘻。下土是凡质容仪。寿考能消, 几日支持。念一世。真若朝荣暮落难期。幸有志、日传得神仙希夷。希夷。堪为千古人师。歌头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第四攧入破第一、入破第二、入破第三入破第四多景推移。便似风灯里。将尘寰喻,尘里白驹过隙。今世过却,来生何处觅。失时节。生死到来嗟何及。勤而行之。竞力待与、钟吕相期。三千行满,连环脱下已。驾青鸾素鹤朝太微。宋大曲与戏曲的关联 1 、已经转入咏叙故事、人物。如《盘洲集》?剑舞:有角色的扮演,接近表演?调笑转踏:罗敷等 12转 2 、宋大曲与词的联系,间接开启南北曲套数的先声 1 、宋词具备大曲某一结构残留的词调《碧鸡漫志》:“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引: 宋大曲结构组成的第二部分,如[ 千秋岁引]、[ 婆罗门引]、[ 阳关引]、[ 柘枝引]、[ 望云崖引]、[ 石州引]?序:原指大曲的散序和中序。如[ 倾杯序] ?慢:同“遍曲”对称,一只慢曲的长度等于数支遍曲。如[ 雨霖铃慢]、[ 采桑子慢]、[ 石州慢] ?近:即“近拍”,谓近于入破,将起拍也。如[ 剑器近]、[ 倾杯近] ?令: 有部分出于大曲,如《甘州令》、《梁州令》、《婆罗门令》、《大圣乐令》、《六幺令》?摘遍: 从大曲的歌曲部分摘取一遍或多遍, 单独演唱。如《熙州摘编》、《甘州遍》、《哨遍》、《薄媚摘遍》、《泛清波摘遍》 2 、宋词词牌有很多与大曲同名的, 应是大曲在宋词中的存留齐天乐、万年欢、大圣乐、清平乐、彩云归、满宫花、破阵乐、抛球乐、玉树后庭花、雨霖铃、安公子、舞春风、迎仙客、兰陵王、乌夜啼、苏幕遮等宋词和戏曲的联系刘熙载: “未有曲时,词便是曲”王世贞: “曲者,词之变”。?南曲(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直接脱胎于词如《烛影摇红》?北曲虽也源于词,却先由诸宫调把词归隶于各个宫调,然后就诸宫调的既成形式用于戏曲。宋元俳优与戏剧(宋杂剧) 宋杂剧,即
中国戏曲第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