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水意象在余华小说中的运用.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水”意象在余华小说中的运用
 
 
摘  要:“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余华在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中都运用了“水”这一意象,并在中西方文学想象的基础上赋予其独特的隐喻内涵。在他笔下,“水”作为二元对立模式中的无限物潜隐着母性色彩;“水”是非理性年代里人们与灾难抗争的锐器;“水”具有生机与活力,不仅维系与延长濒临绝境的生命,更赋予处于困境中的底层百姓顽强坚韧的品格,使他们以一种更坚毅的姿态与充满苦难的实际生存状态进行斗争。
关键词:余华;“水”;意象;二元对立;抵御灾难;生命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书城到‘书房变迁的新世纪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以徐州为例”(201910320117Y)阶段性研究成果。
水是生命之源,因其随物赋形、生生不息、横流漫衍的特点,在人类生存、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国家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水常常代表“生命”,具有高度的象征寓意。叶舒宪曾提出:“作为中国第一本体论范畴的‘道,其原型乃是以原始混沌大水为起点和终点的太阳循环运行之道。”[1]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
”此般富有灵性的自然之物,自然引起了中西方文人们的关注,在他们的笔下大量运用“水”这一意象,并基于不同的描写视角赋予其多元的象征意味,以传达对于水的内在情感体验。同样,余华在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中都运用了“水”意象,并以此寄托他对于“水”的深层意绪。水包括自然界固有物质“水”和“泛指一切水域”两大类别,本文将视点立足于前者在作品中的使用,探究可食用的物质“水”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下简称《许》)与《兄弟》中独特的隐喻内涵。
在当代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皆隐伏着对于“贫穷与饥饿”主题的书写。20世纪60年代势如浩劫的大饥荒成了当代作家们反映芸芸众生实际生存状态的“窗口”,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对历史苦难进行深刻关照,以或细腻、或尖锐、或宏大的笔触描摹出一幅幅心酸艰苦的人民生活图景。这样一种饥荒记忆的传达,使读者从鲜活的文字中体味到厚重的历史沉重感与深切真实的时代悲剧性。将视点凝聚具体作品,会发现不同的作家会为笔下的主人公设置各式抵御饥荒灾难的方法。例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中瘿袋从骡粪中漂出碎玉米粒儿供全家食用;莫言的《蛙》中一群学生围着亮晶晶的煤块猛烈咀嚼,吃得津津有味,满嘴乌黑;《丰乳肥臀》中的右派们都成了具有反刍习性的食草动物,一个劲地将野菜往嘴里塞,上官鲁氏为了不让家中待哺的孩子饿肚子,将豆子吞进胃里,再一股脑呕出。这些人物在粒米难求、饿意难挡、饿殍遍野的饥荒年代里,在饥饿厉鞭的鞭笞下,在生理煎熬的难耐中,放下身份、舍弃尊严、绞尽脑汁地觅食以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从余华自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我们同样可以捕捉到饥荒肆虐席卷的身影,当作品中的人物身陷饥饿囹圄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用
“水”来暂时地化解当下的生存困境。《活着》中,当有庆难捱饿意,无力支持,数次向娘抱怨再也走不动路时,家珍对于吃食也毫无头绪,只好无奈回应“有庆,你就去喝几口水填填肚子吧”[2]。《兄弟》中,李兰前往上海治病,宋凡平因身份问题被关押,家中只李光头和宋钢两个落魄兄弟。宋钢每日研究那只煤油炉,李光头在外到处闲逛。当

论水意象在余华小说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