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饮食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对古人饮食习惯有个大致了解,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第一页,共40页。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所以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次叙述。
第二页,共40页。
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社神,稷为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稷的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第三页,共40页。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
第四页,共40页。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第五页,共40页。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黂(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Xǐ,喜)。
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食我农夫”,可见麻籽甚至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
第六页,共40页。
古书中还时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稻、禾、谷等。
第七页,共40页。
粟是黍的籽粒。《诗经·小雅·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后来,则用粟作为粮食的通称。《韩非子·显学》:“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俑人)百万,不可谓强……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拒)敌也。”又:“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
第八页,共40页。
粱是稷的良种。《小雅·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黄粱则是粱中的上品。
第九页,共40页。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等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
第十页,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1.88 MB
  • 时间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