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轮廓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安史之乱以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进入晚唐,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 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即我们上个单元所学习的诗歌。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 ?; ?,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近体诗的形式主要包括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排律(五言、七言)。诗词的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律诗中的对仗规则: ?①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②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以上了解古代诗词的一般形式特点和朗读的一般节奏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朗读和背诵, 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背诵,强化了背诵要求,对诗词的学习而言,背诵尤其重要,背诵是领悟内容,进行鉴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的重要的门径之一,所以请同学们务必按要求自觉落实。
唐诗宋词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