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一)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生气勃勃的局面。 ( sh ì):依靠。 ( 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降生。[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己亥杂诗》(二)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注释〕 :近代杰出文学家。 :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 :落花。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概况【作品名称】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创作年代】北宋【作者姓名】苏轼【作品体裁】词原文浣溪沙苏轼游蕲( qí )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①元丰五年( 1082 )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 “(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耳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②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③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译文去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临近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潇潇暮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尚还能奔西边! 不要在老年再来感叹时光飞逝! [1] 作者简介苏轼( 1037 年1月8 日- 1101 年8月 24 日) ,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 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 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背景词人远谪( zhé )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
已亥杂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