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个美丽的地方,他的许多创作都以湘西为背景, 《边城》就是以湘西为背景的一篇佳作。小说中的少女翠翠是沈从文有意刻画的一个形象,也是合乎在“典型环境”下的一个形象,是通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本文试图浅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中心位置的具体体现。关键字:沈从文《边城》翠翠中心位置浅析《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的中心位置前言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都市题材中他以“乡下人”的身份直面现实,重点是道德批判;而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过去的缅怀,重点是理想的歌颂。[1]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有浪漫主义基调,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 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让我们看到湘西世界的古朴、美丽,领略到淳朴的民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翠翠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 是沈从文刻画的一个兼具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在《边城》中,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充满真、善、美同时又略带感伤的世界。描写的是黑暗时代中柔和的乡村生活,着力渲染的是乡村人的人性美,要表现的是人性美的“魅力”,同时也折射出沈从文对丑的厌恶。一、翠翠的人物形象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所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2]”这么一句简单的描述, 展现了美好的生活图景,也体现了那里人性的美丽。翠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她有美丽的外表、健康的体质、善良的心灵、柔和的性格等。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处在这理想的环境下,也隐藏着深深的悲哀。“沈从文曾经谈到,翠翠不是一个人,是泸溪县绒线铺名叫翠翠的女孩;是青岛崂山起水的戴孝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张兆和)的综合而成。他把一切美都赋予给翠翠,以她的美来表现湘西世界的美。她沉默多于言语,而思想的火花却在一举一动中闪耀,可以想得很远,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完全是凭大自然赋予她的本能和原始心态,原始思维,铸就了精灵般的自我。”[3]沈从文把他对纯美女性的想象推到了极点,翠翠身上集中了淳朴传统的民风民俗。把那山水孕育的女子,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沈从文在《边城》出版时的题记中郑重宣布,他的这本注定要落伍的书,是给那些“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的,他给他设定的读者提出很高的要求:“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4]从以上的话语,可以感觉到,里面所蕴涵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一个女孩身上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是沈从文对美的追求,对丑的厌恶, 对民族国家忧患意识的体现。二、翠翠中心魅力的展现(一
边城——翠翠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