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和无题的.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
夜雨寄北
无题
锦瑟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他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
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历来评论家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首是李商隐巴蜀之游期间的“寄内〞之作;也有人认为是作于李商隐在梓州期间,其妻王氏已亡,并非“寄内〞之作,而是写给北方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解作“寄内〞诗更有情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此时的眼前之景,那么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盼望何时能够归家,与妻子剪烛长谈今夜之愁情、思情,那么此诗思归之切已经尽在不言之中。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时再来细说今日巴山夜雨之苦情,那么诗人今日此时独听“巴山夜雨〞之苦情不言可知。
时间
诗魂
空间
章法:极具独创性。“期〞字两见,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切切思念;己答叹其归期难知,遥遥独伤。“巴山夜雨〞重出,其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追忆,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以虚衬实,开拓出一片想象之中的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自然而紧密。近体诗忌讳字面重复,而这首诗却有意打破这种常规,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照应,到达了内容与形势的完美结合。
今宵
他日
今宵
此地
彼地
此地
无题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品主题
这首诗有人说是作者写给其好友令狐陶,用来陈情的。也有人认为是写失恋之后的情思。今人实在已经无法确考。我们只能从诗作本身看,确实是写了女方对男方的深切思念之情。
作品分析
首联即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因为人各东西,不易相见,所以说“相见时难〞。由于爱之深,思之切,情之笃,不忍离别,因此说“别亦难〞,字字都在写“我〞对“他〞的钟情。
对句既写离别时的季节,也是以当时景物表现离别时的伤感,连东风也显得无力吹拂,百花都为之凋谢,可见伤别离程度之强烈。
特定的暮春环境,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情绪,是对“别亦难〞进一步的心理衬托。与出句自然衔接,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独具匠心。
颔联写离别后对他的深切思念,重叠使用了两个比喻句,写“我〞情思绵绵不断,到死后化为灰烬方可思尽、泪干。
颈联继续深化思情,出句说每天早晨对镜梳洗时只担忧鬓发由黑变白,实应思念所致,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对句写“我〞对他的关心与嘱咐。“应觉〞既是思念深切之时的猜测之词,也是爱恋真挚之处的关爱之言,体贴关心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话语委婉而情意绵绵。
与上联相比,同是写别后相思,而角度又有变化,是痛切之后的柔绵。

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和无题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vend
  • 文件大小1009 KB
  • 时间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