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③“物”的因素: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 外观质量。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等进行综合控制及管理。
④“环”与“法”的因素:
编制先进、科学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详细介绍,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确保本工程的施 工质量和施工任务。同时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使工作人员处于正常的情绪下管理和 操作。
(5)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事后控制阶段,并通过这 三阶段,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
对工程基础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
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 方法。
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基坑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 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 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到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评 定。
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对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立即报验,工 程材料合格方可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
3)事后控制阶段
按规定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 6)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 考虑人、材、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 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 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 去。
2)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技术员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 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 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 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 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 予以改进。
施工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 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三级检验制度,做到工前交底, 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部及器材设备部要严格按规范、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 理。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做到 “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 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 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以保证用于本工程上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在材料进场时,供应商应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水泥按出厂编号分批 做复试,只有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的材料,方能允许用于施工。组织好水 泥、粗骨料、细骨料等材料的分批进场工作及水泥的防潮措施。骨料应贮存于硬质地 面上,并保持堆场排水的畅通。
4)施工中的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
按三位一体贯标要求建立计量确保体系,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规范各个 部门有关人员职责。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及上级有关计量规定,认真执行本 企业计量管理制作及计量程序文件。
建立工程计量台帐,作好计量报表的上报工作并保存原始资料。
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及质量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按技术监督部门规定 的制度进行定期检查,不使用超周期及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每月按时采集水、电消耗计量检测数,认真填写原始记录。每次抄表数必须以实 际抄表数为准,不得估算。
认真作好各种物料进出场的原始记录及计量检测工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