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血性贫血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
教学目的
掌握溶贫的诊断步骤,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掌握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
定义
溶血:红细胞遭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过速,超过造血代偿能力范围所发生的一种贫血。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1页
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贫
红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贫
病因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1页
病因
一、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贫
(一)遗传性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缺陷
--PNH
(二)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的缺乏
:戊糖磷酸化途径缺陷
:无氧酵解途径缺陷
(三)遗传性珠蛋白肽链的异常
----海洋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
病因
二、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所致溶贫
(一)免疫性:
1、自身免疫性溶贫:
2、同种免疫性溶贫: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溶血
(二)血管性:
1、血管壁异常:心脏瓣膜病,血管炎
2、微血管病性溶贫:TTP,DIC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行军尿
(三)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
(四)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血浆渗透压改变、亚硝酸盐中毒等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1页
分类--按红细胞破坏途径
1、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衰老、破坏
血型不合输血、输注低渗液和PNH时
血红蛋白血症
与结合珠蛋白结合
经肝实质细胞清除
游离Hb
肾小球滤出
Hb尿(尿潜血阳性)
卟啉、铁、珠蛋白
肾小管重吸收
含铁血黄素尿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1页
2、血管外溶血:AIHA,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
卟啉
间接胆红素
大量溶血
↓
Hb
Fe,再利用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直接胆红素
肝
粪胆原
注:肝功能好者溶血时粪胆原
高,尿胆原不一定升高。
肾
尿胆原>4mg/24h
粪胆原的肠肝循环
分类--按红细胞破坏途径
胆汁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
临床表现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
临床表现
一、急性溶贫:
起病急
腰背及四肢酸痛
寒战,高热,
头痛,
呕吐,
血红蛋白尿
低血压休克
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
贫血
黄疸
肝脾肿大。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1页
溶血性贫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