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中医护理
灸法技术
灸法,又称灸,攻法,火法。《说文解字》指出:“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面灼也。可见灸法是一体温计用艾炎持续薰灼治疗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除了艾绒之外,还有桑枝、灯草竹等非艾材料。施灸的方法多种多样。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腧穴、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灸法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如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灸法以艾灸为主,还有灯火灸等非艾灸法。艾灸主要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灸器灸四。
适应症:胃炎 腹泻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
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情况。
2:物品准备
3:患者准备
4:选穴,施灸
5:观察患者情况
第 2 页
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7:记录注意事项:1用艾条施灸的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发热,属于正常现象,灸后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禁忌症:凡属实症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过饥过饱及醉酒者,不宜施灸,。外感、阴虚发热者,孕妇腰骶部、临近面部五官、动脉的穴位,不宜施灸。
敷药法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末(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处
理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
。
:
,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症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第 3 页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皮肤过敏者慎用。
、水疱等,油膏类或新鲜中草药捣烂敷至局部者,有污染衣物的可能。
、遵医嘱配制药物、%生理盐水棉球、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
,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疮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遵医嘱使用已配制的药物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而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做好记录并签字。
,固定松紧适宜。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
第 4 页
,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及衣被。
。如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
,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一、。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二、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患如头痛、牙痛、胃痛、腹胀、便秘、失眠等证候的临床症状。
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物品准备治疗巾。
第 5 页
五、、方法,以取得合作。,嘱患者先排尿。,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冬季注意保暖。,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而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安排舒适卧位。,,必要时记录。
六、效果评价1. 所选穴位及按摩手法及临床症状是否对应;取穴准确度。;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目标达到程庋。
七、,以防损伤患者皮肤。、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妇女月经期;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等部位,忌用此法。
耳穴埋籽
第 7 页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