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改善对策
张蓓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心理问题逐渐提上日程。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同时,教师还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领导者。因此,教师如若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重要性,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
關键词:高中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G443 :A :2095-624X(2021)13-0093-02
一、镇原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样的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加上新课改,教师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教师压力陡增,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笔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镇原县6所高中28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镇原县6所高中教师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低于普通人群。另外,镇原县高中教师排在前五位的心理卫生问题依次是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抑郁、躯
体化。具体从SCL-90量表的数据处理结果来看,镇原县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4%,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高中教师检出率有30%,这说明镇原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不容乐观。镇原县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心理问题亟须解决。
二、改善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他要不是在助人,要不就是在害人。”美国教育学家基诺特博士的这句话揭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出现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其教育对象以及学校教学必将受到影响。
(一)学生方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阶段,缺乏引导很有可能走向极端,而教师不仅仅是解惑者,还是他们主要的人际交往对象,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价值观的引导者。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的思想意见、人生格局、言行都能在日常教学中影响到学生。因此,只有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妥善处理好,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二)教学方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校教学主要实施者,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快速找到教师的定位,从而正确认识自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能积极面对工作,避免产生职业疲倦;能更加主动与快速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研究教学规律
;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努力挖掘个人潜能,将个人优势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以及教学质量提升。
三、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工作与经济双重压力
在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所有教师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创新课堂、布置个性化作业、查阅文献资料都要耗费大量精力。任课教师还要与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并且参加学校组织的大量会议和讲座,繁重的工作使教师疲于应对。笔者的调查显示,高三年级的教师在躯体化、焦虑和敌对因子上的均分略高于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师,高三升学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使得高三老师在生活和人际交往
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改善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