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yīn):
麾( ) 炙( ) 的( )卢 霹雳( )
检查(jiǎnchá)预习:
第1页/共16页
第一页,共17页。
(zuòzhě):
辛弃疾:号 ( ),( )的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热情,倾诉( )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其豪放作品为后世广为传诵(chuán sònɡ),与苏轼并称 “ ” 作品有《 》。
第2页/共16页
第二页,共17页。
学习(xuéxí)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全词,领会词的基本(jīběn)意思。
3、合作鉴赏,体味词的思想内涵。
第3页/共16页
第三页,共17页。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běi fá)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xiězuò)背景
第4页/共16页
第四页,共17页。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tòngchì)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jiànyì),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第5页/共16页
第五页,共17页。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fēikuài),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朗读(lǎngdú):
第6页/共16页
第六页,共17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sài wài)声。沙场秋点兵。
醉眼朦胧,我挑亮油灯,端详(duānxiáng)宝剑,仿佛回到了连接的军营,听到了响亮的号角声。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上阕着重(zhuózhòng)描绘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第7页/共16页
第七页,共17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shēngqián)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就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zhōngyuán)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可惜呀,现在已满头白发丛生!
下阕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zuòzhě)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第8页/共16页
第八页,共17页。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huī jiǎo lián yíng)”怎么解释?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liáoliàng)的军号声。
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cí rén)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翻”有什么含义?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同时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
“翻”:弹奏的意思。同“五十弦”(泛指军乐)相照应。可以理解为“沸反盈天”,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更有气势。
合作赏析
第9页/共16页
第九页,共17页。
3.“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zào jù)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miáoxiě)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