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滁州西涧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 页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体味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二、文学常识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三、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
第 2 页
“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其作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四、读:语速,语调,节奏
五、赏析
: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明确: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明确: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

明确: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第 3 页
: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

滁州西涧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