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三者关系
1、认识主体:自然进化和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
*属性:
、非理性思维---理性抽象,两次提升(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从观念上明晰客体)等;
(xuǎnzé)、分辨自我与环境能力
、生活,进行社会化分工
第1页/共36页
第一页,共37页。
*主体有建构能力(nénglì)和心智模式
#建构能力(nénglì):由认识条件创设而导致选择关系建立的活动。
<1>在思维中对客观对象作出区分、重组,构建出以观念形态的研究对象。建构后,主体引起对象的变化—抽象化、符号化、专业化的语言描述。
<2>无建构,人们无法形成对客观对象理念认识。客观实在≠ 认识论意义上的对象性客体。
<3>不同的建构方式自然可以对客观实在有不同的理解。如光可以表为波或粒
第2页/共36页
第二页,共37页。
<4>在现实中将观念的潜在(qiánzài)对象现实化---制造、加工或物化过程。
#主体如何认识物质存在?
客体或物质存在三种表现形式:实体、属性、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1)从实体认识:
实体 实物—质、能、连续性、间断性
场---质、能、连续性、叠加、相干
2)属性认识:
描述或通过载体表示的物质的内外特征
第3页/共36页
第三页,共37页。
3)从关系(guān xì)认识:
关系(guān xì):内外部相互作用方式----结构特征
内部关系(guān xì)决定实体究竟具有何属性;
外部关系(guān xì)表现实体的属性
认识机理:实体以属性标志其存在;属性决定与实体的内部关系(guān xì),并通过外部关系(guān xì)来表现;----人们可以从关系(guān xì)探索和了解属性;了解了属性则可以把握实体
2、认识客体----自然、人工自然、人化自然
第4页/共36页
第四页,共37页。
技 自然--- 尚未认识的自然事物及其过程
术 尚未观测、发现的宇观、微观
发
展 人化自然---- 科研涉及到的极限自然
的(观测和感 可观测性(10-16-2*1028
进 知的自然)
程 人工自然--- 实践直接(zhíjiē)影响的自然
(变革和改 (生态环境)
造自然) 人工自然物—物化自然
第5页/共36页
第五页,共37页。
#主体与客体关系特点
1)选择(xuǎnzé)关系---有意识、目的选择(xuǎnzé);--需求范畴
2)改造关系---有意识、目的的改造--技术范畴
3)评价关系---按人们需要做出评价--伦理范畴
主体与客体关系矛盾导致环境危机-----评价引导选择(xuǎnzé)和改造的能动性,超过生态平衡的尺度。
3、认识中介---科学技术活动
1)科学技术活动
科学----人类知识体系(特殊的社会意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体制。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解决自然是何?为何?
第6页/共36页
第六页,共37页。
技术---反映当代实践经验、科学、物质设备三方面的技术理论、物质手段(shǒuduàn)、工艺方法的总和。技术的本质是发明。解决变革自然做什麽?怎样做?理论应用转化确定目标。方法是设计、实验、方案、结构、功能。
工程---为确定应用目标,运用技术手段(shǒuduàn)实现观念形态的物化,实现现实生产力和商业目标。
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解决物的实现问题。
解决投资和决策,技术和方案实施和落实,达到最终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第7页/共36页
第七页,共37页。
形态:知识体系------技术体系-----项目建造或商品
#知识生产力----知识经济:当代(dāngdài)助推器
#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核心
#知识型组织架构---政府、社会组织体系
#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围绕知识创新的转化形成的社会特殊体制或制度安排。
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第一生产力—经济增长功能
第8页/共36页
第八页,共37页。
▼ 促变生产关系(guān xì)和上层建筑功能;
▼ 文化和观念变革功能
▼ 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功能;
▼ 心智模式改变
三、自
自然辩证法讲座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