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补充网络系统布线(bù xiàn)标准
第一页,共57页。
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必须(bìxū)遵从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标准,该标准应能使布线系统实现模拟语音、数据语音、以太网、令牌环等多种应用。
在美国国家标准研究协会(ANSI)的指导下,电子工业协会(EIA)和电信工业协会(TIA)联合组建了一个小组,命名为TR—41,它的目标就是制定布线标准。
1991年,EIA和TIA颁布了商用布线标准的第一版,被称为“ANSI/TIA/EIA—568标准”或简称为“TIA/EIA—568标准”。
第1页/共57页
第二页,共57页。
对“TIA/EIA—568标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修订结果在1995年公布(gōngbù),这就是业内人士常常提及的“TIA/EIA—568—A标准”。
1999年秋,EIA又发布了“TIA/EIA—568—A标准”的增补版,即“TIA/EIA—568—”,指出了5e双绞线的布线和性能标准。
2000年中期进一步发布了整个标准的全新的增补版,被称为“TIA/EIA—568—B标准”。除此之外,
第2页/共57页
第三页,共57页。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许多厂商给定的系统已被广泛采用,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这里将一些著名厂商的布线系统简列如下(rúxià):
(1) IBM布线系统;
(2) 朗讯技术公司的SYSTIMAX;
(3) 数字设备公司的DECconnect;
(4) NORDX/CD集成化建筑分配系统。
第3页/共57页
第四页,共57页。
1. TIA/EIA—568—A标准制定的目的
(1) 建立能够支持多个厂商和用户环境的通用布线系统;
(2) 为商用电信设备和布线产品的设计(shèjì)提供指导;
(3) 对商用建筑结构化布线系统进行规划和安装,使其满足用户的多种电信要求;
(4) 为各种类型的线缆、连接件以及布线系统的设计(shèjì)和安装建立性能和技术标准。
2 TIA/EIA—568—A标准 标准制定的目的、范围(fànwéi)和技术要求
第4页/共57页
第五页,共57页。
2. TIA/EIA—568—A标准(biāozhǔn)的适用范围
“面向办公环境”的布线系统。
3. TIA/EIA—568—A标准(biāozhǔn)的技术要求
(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子系统;
(2) 电信布线的最小要求;
(3) 安装方法和实践经验;
(4) 连接器和实践分配;
(5) 电信布线系统的有效寿命要超过10年;
(6) 水平电缆和主干布线的介质类型和技术标准(biāozhǔn);
(7) 连接硬件性能指标;
(8) 推荐的拓扑结构和距离;
(9) 水平电缆、交叉连接、电信插座等布线要素的定义。
第5页/共57页
第六页,共57页。
TIA/EIA—568—A标准建议的拓扑结构(jiégòu)是主干分层的星型拓扑结构(jiégòu),它规定了两个层次(见图2-1)。
在一幢大楼内,从设备间(ER)的主跳线连接(MC)配线架按星型拓扑结构(jiégòu)将主干线缆连到通信间(TC)配线架,再通过水平跳线连接(HC)按星型拓扑结构(jiégòu)将水平线缆连到各房间的工作区(WA)的通信出口(▲)。
在一幢大楼内,当从层次结构(jiégòu)第1层的主跳线连接配线架到通信间配线架的距离大于UTP所限定的距离90m时,或是连到另一幢大楼的设备间,在MC与TC间需要增加一个设备间(即层次结构(jiégòu)的第2层)。
TIA/EIA—568—A标准建议的拓扑(tuò pū)结构
第6页/共57页
第七页,共57页。
图2-1 TIA/EIA—568—A标准主干层次的星型拓扑结构
ER—设备间 TC—通信间 MC—主跳线连接 IC—中间跳线连接 HC—水平跳线连接
WA—工作(gōngzuò)区 ▲—通信出口
第7页/共57页
第八页,共57页。
从层次结构第1层的设备间的主跳线连接配线架,先将第1层干线(gànxiàn)连接到层次结构第2层的另一设备间,通过中间跳线连接(IC)按星型拓扑结构将第2层干线(gànxiàn)与通信间配线架相连,再向下又分为两种情况: 对于一般办公室是通过水平跳线连接(HC)按星型拓扑结构将水平线缆连接到各工作区的通信出口;对于大开间办公室或需要重新打隔断的办公室,可以从通信配线架将水平线缆连到转接点(多用户插座),再通过跳线连到工作区的通信出口。
第8页/共57页
第九页,共57页。
1. 水平线缆的组成
水平线缆是指从通信间配线架延伸到工作区并终接于电信插座(信息插座或墙板)的线缆。组成如下:
(1) 从分配线架
补充网络系统布线标准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