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荣程中学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1
课 题
沁园春 雪
教 学
目 标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 点
难 点
1、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2、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学设想教学建议
本文计划两课时完成。着重强调以读为主,在读的基础上赏析内容,最后理解其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把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 合作探究 质疑点拨
总课时
二课时
主备人
乔丽
课 型
新授课
参 与 人
杨丹 张健
时 间
2012/7/24
教 与 学 方 案
过 程
教学设计
备 注
课前
预习部分
1、疏通字词
2、流利读文
课
堂
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 、 导入新课
1、复习毛泽东的《长征》
2、体裁和题目分析:体裁:词;沁园春:词牌;雪:题目。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宁强荣程中学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3
二 、 上阕分析。
1、请一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
2、分析前三句。
(1)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
要点: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2)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先总写,后分写。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3、分析分写部分。
(1)“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可等豪迈。
(2)分析“长城”、“大河”几句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要点: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3)分析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学生发挥想象回答)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