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麦气象灾害预警指标规范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各生产风险因子的定义、 表征指标及其计
算方法、等级划分、数据采集的具体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小麦气象灾害预警评估, 黄淮海其他气
候相近地区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81-2007 减产率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产风险
指由于多种灾害因子造成的小麦区域产量低于预期正常产
量所产生的随机不确定性。
最高温度
一定时段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 常用的有日最高温度、 月最
高温度和年极端最高温度,单位均为摄氏度(℃)。
相对湿度
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单位
为百分率( %)。
风速
空气水平移动所经过的距离与其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为米
/ 秒( m/s)。
干热风日
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 某日内实际观测到的气象要素组合达
到干热风发生的条件要求。
小麦干热风灾害
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
的灾害性天气, 它可使小麦失去水分平衡, 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
能,使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小麦显著减产。
小麦干热风类型
根据干热风气象要素组合对小麦的影响和危害的差异, 对小
麦干热风所作的分类。
干热风天气过程
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 一次天气过程中出现 1 个或 1 个以上
的干热风日。
小麦干旱灾害
由于土壤干旱或大气干旱, 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
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 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衡, 小麦正常生长
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乃至部分死亡, 并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的
现象。
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
小麦某一生育阶段内, 自然降水实际补充为小麦根层土壤中
的净水量,以毫米(mm表示。
降水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
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作物系数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中的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 KC)。
小麦需水系数
小麦全生育期内蒸发蒸腾水量与收获的干物质量或产量之
比,单位为毫米 / 千克( mm/kg)。
生育阶段的土壤有效底墒
小麦某一生育阶段内麦田 0〜100 cm 土层中凋萎湿度以上的 土壤含水量,单位为毫米( mm)。
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小麦获得高产时某一生育阶段的植株蒸腾、 棵间蒸发以及构
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单位为毫米( mm)。
小麦需水临界期
小麦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 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
致减产幅度最大的时期。
作物水分亏缺率
外界水分不能满足作物需水量的部分占作物需水量的比值,
以百分率( %)表示。
生育阶段的自然供水量
小麦某一生育阶段内的土壤有效底墒水、 有效降水量及地下
水供给量之和,单位为毫米( mm)。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
占常年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单位用百分率( %)表示。
洪涝灾害
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
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 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
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因大雨、 暴雨或长期降雨过于集中而产
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致使土地等渍水、受淹而造成
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
发生在同一地区, 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区别, 所以常统称为洪涝灾
害。
风雹灾害
强对流发展成积雨云后出现狂风、暴雨、冰雹、龙卷风、雷
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因有时难以区别界定,统称为风雹灾害。沙
尘暴所造成的灾害,也一并计入风雹灾害。
晚霜冻害
晚霜冻害是指在冬小麦拔节期内,气温低于 0℃或叶面温度
低于 - 4℃时,就可能遭受霜冻害,但拔节后的日数不同,冬小麦 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则其受害程度、部位和症状也不同。其中以
拔节后10〜15天小麦雌雄蕊分化期耐寒能力最差(即低温敏感
期),此时出现低温,则受冻最重。
小麦干旱灾害预警指标及其量值计算
针对小麦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的山东麦区, 编制一套计算比较
简便的等级指标,形成统一配套体系,以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
选取小麦生育阶段的作物水分亏缺率、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小
麦干旱灾害预警的致灾因子。
作物水分亏缺率
依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 小麦某一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率可
以描述为小麦生育阶段的自然供水量与需水量差的绝对值占需
水量的百分比。 小
山东小麦气象灾害预警指标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