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想起来记下这些双节的这段时间,提前休了 3 天假,带家人到厦门- 泉州- 福州玩了一周。回来之后,除了睡觉踢球做饭外,思绪就提前转到了工作上。其实出去玩的几天, 也无法完全地忘我地投入到风景人文历史美女上, 无论在哪个城市, 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 IPA D 收发邮件, 看看有没有什么工作上郁闷悲惨的事情发生, 因为手头的几个项目大多都在美国做最后的 qualification 测试,项目 release 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容易出问题, 一旦出问题最难处理的一关, 考虑到时差, 如果早晨没有收到相关的邮件, 则说明测试在正常进行着,于是可以精神抖擞,小轻松地下楼享受自助早餐了,免费的。回来的这两天,阳台抽烟的时间,总是会想一些事情,这也是我难得的思考时间。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踏入电源行业 8 年了,人也从吊丝文学粪青年迈进“近中年”的大叔行列。前些日子看到雪版主在论坛上发的成长贴,虽然艳羡不已,倒也感触颇深。节前在 21 电源网的上海网友聚会上,有幸看到雪版主的真容,俨然一 typical 的高富帅,能力强职位高不说,偏偏还很年轻并帅,有论坛照片为证,顿时让我羡慕嫉妒没有恨一番,差距啊.....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不管想什么, 路都要走下去, 就算你躺着也不能停下。君不看这几天各大景区, 进去根本不用走, 人流就会把你推向各处。想想人生也是这样, 时间是不可逆的, 青春是不会再来的, 水是不会倒流的, 初恋女友最终总是睡在别人床上的, 区别就在于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激流勇进...... 回头看看这些年的历程, 除去上学的时间, 工作也有 10 几年了, 做过不少职业和工作, 从早期的化肥厂工人,高中老师,后面在电子厂做 U 盘,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临时或短期的工作,最后在 2003 的时候在纯属走头无路的时候踏进了电源行业,算是上了个电力电子专业的幼儿园,在 2004 年的时候跳到另外一家台资公司,算是正式入学。算来开班有 8 年了, 正常上学初中也该毕业了, 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也是通过写下来,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及生活理理头绪,看看能不能整个第 2 春出来。没有纯技术内容, 没有纯理论探讨, 只是自己在电源行业的一些职业经历, 一些思考总结, 因为后面服务的 2 家公司都是业内有些名望的公司, 所以希望能给后来的 890 后电源同行们带来些动力,少走些弯路,如是足已。另外, 前一段接到一猎头的电话, 介绍一家电信设备公司电源设计部门, 有一个类似于技术专家的角色。声明一下, 不是国内的, 以免有误会。当时犹豫一下, 就接触一下, 而且电话面试了一番,后来通知去他们公司接受他们中外老大的面试时,再三思考又拒绝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的原因,其实猎头的电话总是隔三差五过来的,年前年后的吉期, 一周好几个也很正常,但基本上都拒绝多谈的。这次却接触下来,面试一轮,后面又拒绝。抛开这事本身,我会想,为什么呢? 会接受,会拒绝? 哪些因素造成的每一步? 哪些因素是我最关注的? --- 后面待续,今天就这儿,要准备做饭了。(二) 毕业后的第一和第二份工作- 初涉电源 2003 年的元旦前,在研三的最后一学期到来之前,来到了传说中的大上海找工作。因为读研时主要搞的电力系统控制一类纯理论的东东, 在上海即没有干爹也没有干女儿, 所以只能跑人才市场来找。那时的人才市场貌似还要收个 10 块钱入场费什么的,但也有免费的人才招聘报纸可以送,终于在某一天从 9 点到 12 点横跨半个上海跑了半个 3 个招聘会后,有了结果。很快接到面试通知,公司是一家位于青浦工业园区的台湾公司,主要是给罗技代工生产游戏手柄, 摄像头什么的,顺便做些 U 盘, MP3 的研发。说是研发,其实就是找个 IC ,按上面的电路搭搭,能工作起来就可以高呼胜利,其它一窍不通。在这工作也不是为了一辈子在这混,因为后面学校里还要写论文,答辩什么的, 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在这家公司总共呆了半年多一些,中间请了 2 个多月假,终于在 200 3 年9 月的某一天, 因为晚上 9 点多加班处理产线上的事情, 期间回位置休息一会, 被厂长发现训了一顿后,愤而辞职,在没有找到工作的状况下,回到市区,栖息于一亲戚的宿舍,暂住下来。所以说当年有些粪青,易激动。放在现在可能先找工作再跳了。这段时间除了找工作外, 还经历过一段感情的纠葛。初时抱着美好的愿望, 但当对方问我人生理想时,我说我的理想是找一份 3000 块的工作,然后每年争取加 1000 ,加个 5年, 哥就高薪了, 一个月 8000 了, 何起高啊。结果是被对方鄙视, 不思进取, 鼠目寸光一类的, 又是愤而无疾而终。在上海彷徨了一个月后, 终于找到一份位于外高桥的工作, 也是一家台湾公司, 大老板是现
电源设计之路-高手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