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 学年第学期年级学科集体备课记主持人: 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暮江吟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安排第一课时一、板书并解释诗题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 提问:“暮”是什么意思? “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 “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 默读《暮江吟》。 2.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备注四、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 “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五、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 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六、作业有感情朗读古诗《暮江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诗词接龙导入新课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用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 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四、赏诗。看课件,听朗诵,欣赏诗词 1 、公元 1083 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
六年级语文暮江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