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疹
感染性疾病科
牛晓华
了解麻疹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
了解麻疹的发病机理与特征性的组织病理
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掌握麻疹与其他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熟悉麻疹的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应用的方法
目的要求
定义
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病原学(1)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组
球形或多形性颗粒
100~250nm
RNA,单股螺旋
外层脂蛋白膜
H:血凝作用
F:溶血作用
M:蛋白缺陷与SSPE关系
1个血清型
病原学(2)
一个血清型8个麻疹基因组(A-H)21个基因型
病毒的血凝素(H)和核蛋白(N)基因已有较大变 异,N基因多肽末端450个核苷酸在不同麻疹病毒株中变异接近12%。20个基因型曾在或者正在人类传播,其中B组分B1-3型,C组分C1-2型,D组分D1-8型,G组分G1-2组,H组分H1-2型
我国主要基因型是H组
体外生活力弱 阳光、热、一般消毒剂敏感
低温下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前驱期和出疹早期)
病原学(3)
流行病学(1)
传染源 病人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期 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
有并发症者出疹后10天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 口、 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直接 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未患过或未接种麻疹疫苗者)
易感者接 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流行特征
年龄 婴幼儿,接种后年龄向大年龄推移, 6个月内婴儿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不发病,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发病年龄提前。
地区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 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季节 冬春多见。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流行病学(2)
发病机理(1)
麻疹病毒
鼻、口咽、眼结膜
粘膜细胞和局部淋巴结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肺,网状内皮系统
第二次病毒血症
全身组织,出现症状
2~3天
飞沫
发病机理(2)
机体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全身性迟发性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
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液免疫 干扰素(、、) 6~11天出现
特异性抗体 血凝抑制及中和抗体 第2周出现
IgM 抗体 早期出现,1个月消失
IgG 抗体 1个月后上升 麻疹感染时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暂时抑制
麻疹(儿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