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家具韵味十足如今,刘传生早已从倒卖竹制家具的身份转变成了研究竹制家具的专家。刘传生自己开了家从事竹制家具制作的公司,他负责技术指导,同时还在中央美院讲“家具设计”方面的课。刘传生最近出了本书《大漆家具》,被业内的朋友广泛传读。这几十年的收藏之路,刘传生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竹制家具之美,不仅是技术还有智慧,古人在家具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竹制家具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永远都学不完, 此所谓没有盖棺就不能定论。”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刘传生见过数以万计的竹制家具,他清楚地知道各个地区、各种材质都有差异。“每次和业内的朋友们坐到一块,一杯茶就能聊一天。” 10 年前的一只方凳引发的故事,刘传生仍然记忆犹新:那是一只明代的大禅凳,是我见过的所有古凳子中保存最完美的,周身没有半点磕碰,做工讲究, 包浆、皮壳都非常好。让刘传生犹豫的是这只凳子的主人开价 8万元,并且不轻易松口。刘传生开始千方百计地跟对方沟通,也找外援。香港的一位朋友听说后就在电话里大力支持。刘传生鼓足勇气买了下来,空运给了香港那位朋友。遗憾的是,香港那位朋友以 10万元买进的方凳却卖不出去。很多人被他的高价吓退。那位香港人士就把这只方凳当做床头凳,每天在上面看书。突然某个晚上,他一拍脑袋:为什么这只凳子经历了几百年还完好无损,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就这样,他就翻来覆去地研究这只方凳,最后发觉这只凳子的座面竟然有三层,棕绳、竹黄和席面,这个发现让他大吃一惊。他翻遍了所有写明代家具的书也没能找到理论依据,这让一位收藏家具的大收藏家也诧异,原来这是家具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最终这只凳子以高价卖出。还记得那是 1991 年的盛夏,我应一个朋友的要求帮他去山东一个农村看一个木门。那天我是骑自行车去的,当我看到那块门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因为它是一块黄花梨的木板。当主人帮忙把这块大的门板绑到我自行车上之后,我的自行车在胡同里无法转头了,我只能沿着车头的方向往前走,我以为穿过这条胡同就可以往回转了,后来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了玉米地里,除了我脚下的这条路,两边茂密的玉米林绵延到我眼力所不能见。
竹家具韵味十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