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的 1、学党的嘱托,一心为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外表反映人物的内心,从而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3、懂得抓住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是阅读长课文的一种方法。 4、学会生字新词,解释“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老班长怎样执行党交给的护送三位小战士出草地的任务,透过人物外表, 体会内心,领悟老班长的品质。课文几处含义较深的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课件?教学时量 2课时一、揭题,导入。我们刚刚学过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长征》。诗人在这首诗中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是的,长征是意见了不起的事。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一结束,我们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长征途中,我们红军历尽各种艰难险阻,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我们以前学过很多,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在过草地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题目是——板书:金色的鱼钩。二、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你会思考哪些问题?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 “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理一理课文的条理,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根据提纲给课文分好段。想一想,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提纲(课件出示): 接受任务 执行任务 完成任务(牺牲) 永远怀念主要内容:1935年秋,老班长带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在断粮的情况下,他钓鱼熬汤给战士喝,自己吃草根,嚼鱼骨头,还不让“我”说出真情,最后牺牲在草地。我把老班长用过的鱼钩保存起来,准备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子子孙孙瞻仰。(主要内容的概括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事情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应该把几个阶段的内容概括进去。) 教学过程( 二)第一课时一、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 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 出示课件)“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生: “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生: (默读课文,略)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 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
金色的鱼钩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