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目标预设】
1、学习部分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思路】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创新型课文,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应成趣,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传诵千古的美文佳句,使他们更易于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由诗入境、由境生情、由情品诗”,诗文对照,求融合、不割裂,于一个来回中经历一次感悟。课堂伊始,带领学生扣住古诗,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设疑、激情,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切的对话,抓住文中的空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然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深入到诗句中,体会诗句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过程展示】
一、由诗入境、揭示课题
1、谈话:“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甚至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用唱歌表达心声,有的用吟诗抒发情怀。老师这儿就有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生自读古诗,和同桌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读古诗,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质疑。
(尊重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4、谈话: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快就了解了诗的大意,并产生了一些疑问。老师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出示课题 )
5、 (出示黄鹤楼照片) 简介黄鹤楼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唐代的崔灏、李白,宋代的陆游都曾在黄鹤楼题有诗作,是一处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观。)
过渡:有一对好朋友就要在黄鹤楼分别了,那是怎样的场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从课文中,你了解了什么?
2、检查生字字音
饯行ji¨n 暂时z¨n 按捺n¨ 脍炙人口ku¨i zh¨
3、学生自由交流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板书:李白 孟浩然)
三、披文入境、由境生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觉得送别时的景色怎样?你想用什么词或诗句来形容?
3、谈话:真是春光无限啊!请全体女同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这美丽的春景。
过渡: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当时正在黄鹤楼上的李白和孟浩然有心观赏吗?读读第2自然段,体会体会。
4、你觉得他们有心观赏吗?从哪儿看出?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从两个“一会儿”中体会)
谈话:他们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离别之情啊,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体会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5、过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读读李白和孟浩然说的话,在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地方旁边打

黄鹤楼送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