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梭鱼的疾病防治.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梭鱼属鲻形目梭属, 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 但脂眼睑不发达, 生活于沿海和河口, 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 南鲻北梭" 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殖为主。近年来, 沿海地区采用淡水池塘养殖梭鱼的势头发展迅猛, 由搭配养殖向主养方向发展, 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 各种病害也日渐增多, 甚至有的地区由于病害的原因造成绝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试验和总结, 现将梭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流行情况及症状:水霉主要在早春、冬季发生,水温 5~ 26 ℃均可生长、繁殖。凡是受伤、受冻伤的鱼均可被感染, 病鱼伤口处灰白色, 有棉絮状菌丝, 病鱼体发黑、焦躁不安与池塘中固体物发生摩擦,有的病鱼寄生处出现竖鳞。防治方法: 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自身的抵抗力,避免鱼体出现鳞片脱落及冻伤。②对受伤鱼体采用 400 克/ 立方米食盐加 400 克/ 立方米小苏打水溶液混合后浸洗。③使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④使用水霉净全池泼洒。⑤内服抗生素, 防止细菌感染, 快速控制病情。二、车轮虫病流行情况及症状: 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 终年可见, 但以 5~8 月份多见, 发病后鱼体色发黑,分泌大量粘液,出现烂鳃现象,一般情况下镜检可确诊。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②硫酸铜、硫酸亚铁(5∶2) 合剂, 克/ 立方米全池泼洒。③高锰酸钾 10 ~ 20 克/ 立方米水溶液洗浴 10 ~ 30 分钟或 8~ 10 克/ 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 5∶2 )合剂洗浴。④苦楝枝叶每亩 1 米水深用 20 ~ 30 千克煮汁后泼洒。⑤生韭菜每亩 1 米水深用 3~5 千克捣烂后加食盐 100 克全池泼洒。⑥口服鱼虫克星每千克饲料加1 克。三、指环虫病流行情况及症状: 此病主要流行于春末秋初, 适宜温度 20 ~ 50 ℃, 主要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 少量寄生没有明显的症状, 在镜检中可见较多的虫体在鳃丝上蠕动。鳃丝肿胀, 有大量粘液产生。防治方法:① ~ 克/ 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蠕虫净( 丙硫咪唑) 按说明书剂量使用。⑧甲苯咪唑每次口服每千克鱼体重 50 毫克,每天一次,连用 2~3 次。四、烂鳃病流行情况及症状:此病流行于 4~ 10 月份,水温在 20 ℃以上。分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 鳃片上有绿色、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粘液多,并常粘附淤泥,严重者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充血、腐烂成圆形,故有" 开天窗" 之说。鳃丝组织镜检,有寄生虫可诊断为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 镜检未见虫体而见到柱状曲桡杆菌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防治方法: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必须先杀虫, 然后治疗烂鳃。①全池泼洒漂白粉 1克/立方米或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 克/ 立方米,每天一次,连用 2~3天。②双季胺盐类药物如 BKC 等表面活性剂 2~3 次,隔天一次,效果特别显著。③二氧化氯消毒剂, 按产品说明使用。④高温季节减少二氯、三氯使用, 可使用聚维酮碘溶液, 每天一次, 连用 2~3 次。五、出血病流行情况及症状:

梭鱼的疾病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