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 - 页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
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
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6、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及交流(对照实验)
(二)、 生物及环境的关系
1、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存在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及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 构成
生物 消费者(动物) 食物链
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真菌)
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由于吃及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草→蝗虫→鸟 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食物链 (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个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个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及食物网越复杂,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8、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