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十五讲》课堂笔记整理 八九两章《画山水序》宗炳, 南朝宋画家。他首先是一位高明的山水画家, 然后才是一位山水画理论家, 也是我国的神游山水第一人。 1 主张“畅神”说, 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 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力求将“万趣”与神志融合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 2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3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澄怀”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做到“味象”,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地位: 标志着山水画已经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解脱了出来。它涉及到了山水画美学的本体、创作、鉴赏、技法、传达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意义: 作为我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 为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奠定了基础, 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美学特征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美的欣赏主要是满足两种契合: 一、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二、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第八讲《奥德赛》和“退潮的沧海”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 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如果依据美的表现形态(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来分类, 则可以分为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也被称作美学的基本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的最一般和最本质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一、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现代美学中的崇高理论是以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为起点而逐步走向完善的。 1 、崇高的特征崇高, 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 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崇高, 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按照朗吉弩斯的理解, 崇高首先存在于自然界, 存在于某些自然事物中。他在《论崇高》中写的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 如果我们环视四周的生活, 我们会发现, 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惊人的。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 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 威严可怕, 令人惊叹, 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朗吉弩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一部修辞学著作,希腊罗马的修辞学不是现代意义上关于作文的艺术,而是关于公开演讲的艺术,讲究语言的自然、简洁、严肃和崇高的风格。修辞学的传统主要注意形式, 而朗吉弩斯提出的崇高更加重视精神状态、表达的真诚和力量, 这体现他对于同时代修辞学家的超越。当然,朗吉弩斯并不否认表现崇高的方式、规则的重要性。 2 、崇高的效果对于崇高的效果,朗吉弩斯认为,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 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 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的强调, 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转变, 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 由规范法则向精神实质的转变, 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由抽象的理论探讨转变为具体作品的分析和比较, 在创作方法上则由平易清浅的现实主义转变为追求宏伟的精神气魄的浪漫主义倾向。二、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在美学史
美学十五讲》课堂笔记整理 八九两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