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看彝族独特的诗歌音律.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看彝族独特的诗歌音律
 
 
子 规
对于诗歌格律的认识,尤其是对音律的认识,在文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汉族文学史上看,由沈约撰著《四声谱》开始,才从理论上对汉语诗歌的音乐性加以自觉关注;但对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诗歌音律的特点,由于研究者所接触的资料极为有限,因而对其的研究、认识,也十分有限。这方面的例子,有如北京大学段宝林先生所说:“我们如果只进行汉语诗律学的研究,对押韵的认识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至今在《辞海》、《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文学概论》、《汉语诗律学》等著作或工具书中,仍然把韵解释为‘在诗句的末尾押韵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称为韵脚。这类解释就把韵和韵脚等同起来了,以偏概全了。”
从各民族诗歌的格律来看,由于语言特点的不同。在音律上确实不只限于韵脚的形式。除了韵脚的形式而外,其实还有头韵、腰韵、首尾连环韵、腰脚韵、押调、押辅音,以及押音节等形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
2009年5月推出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即对此作了明确而有力的详细阐述。
应该说,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其语言文学与文艺理论的宝库,同汉族一样丰富多彩。它们共同为推进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琳琅满目的语言文学与文艺理论的宝库未及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代傣族文艺理论著作《论傣族诗歌》终得以发掘面世;之后,又有古代彝族的12部文艺理论著作被发现并翻译出版,从而引起民间文艺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彝族学者巴嫫曲布嫫博士以这些文艺论著为素材对象,出版了专著《鹰灵与诗魂》。现在,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罗曲教授领衔,与曾明、杨甫旺合作完成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则从诗歌音律学的角度,对彝族古代文献中有关彝族诗歌音律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发掘与开创性的探索。三位学者以大量现代彝族母语诗歌的音律案例,证明了彝族古代文论家关于彝族诗歌音律研究中的“押音”,实为押音节。
从彝族古代文献来看,历史上的彝族文论家均从不同角度论及过彝族诗歌的音律。如布麦阿钮在其《论彝诗体例》中以例诗“古时没有歌,歌从哪里来?古时没有情,情从哪里来?古时呀古时。古时没有妻,妻从何处来”,阐述了彝族诗歌音律的表现形式。不过,三位作者却指出,关于“古时没有歌,歌从哪里来”之句,布麦阿钮只提到是“谐声”,需要再加一句,才是“押韵”;这一句就是“古时没有情,情从哪里来?”这样,方能按布麦阿钮的推导,因一定诗行的句尾出现了“来”,诗才押韵。
这个文本案例以及阿买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阐述彝语“四十三韵”的使用的论述,可以证明彝族文献长诗中的确存在押音一押音节。阿买妮原著的翻译整理者对此也有一条注释:“韵,原文作‘音,与音响的音是同一个字。原来彝文没有专用的韵字,但‘音即与‘声对举,由上下文所涉及的诸多声、音规律来看,可以判定彝族诗论中所说的‘音,就是汉文的‘韵”…。三位学者于是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一,彝族诗歌格律中的“音律”,不是纯粹的“押韵”,而是“押音”。第二,这里的“音”,包括了“声”(即声调)、“声母”、“韵母”,所以所谓的“押音”,对于彝语这种音节语言而言,即可称之为“押音节”。第三,对于彝族古代文论家所说的彝诗的音律,凭翻译整理者的注释和部分译文例证看,将“音”径直译为“韵”,并未准确反映彝

从《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看彝族独特的诗歌音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