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社区警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警务运行机制, 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警力资源、推行目标管理, 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使派出所真正成为集合防范、管理、打击和服务的综合战斗实体, 推进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关于社区警务工作指示精神, 结合我区实际, 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 以开展“贯彻十六大, 全面建小康, 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为主线, 以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六公”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建立健全派出所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核心,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 建立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 努力提高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水平。二、工作目标(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警力下沉,配齐配强责任区民警。(二)创新警务机制,启动新的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三) 夯实基础工作, 转变、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 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把减少犯罪、服务群众作为社区民警职能定位和努力方向。三、工作内容(一)警务室建设。 1 、按每个社区必须设置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建设警务室,并做到社区警务室有明显的统一标识牌。 2、警务室内设置有民警警民联系牌( 去向牌), 警务公开栏( 其内有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图) ,法律法规宣传栏及办公桌椅、资料柜(有条件的应配电话、电脑) ,各项职责制度上墙。 3 、警务室配置有社区民警入户调查表、服务群众连心卡、社区民警工作日誌本、征求意见书、警民联系箱及其他工作台帐。(二)警力配置。派出所应根据社区规划、人口数量及治安情况, 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配置模式。社区民警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不得随意调动或更换。如需更换,必须报请分局审批。(三)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1 、人口管理。对社区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 进行调查、登记和经常性管理教育, 掌握基本情况,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准确及时, 并能发现违法犯罪线索, 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2 、治安管理。督促社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 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 3 、安全防范。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组织社区内的单位和群众开展经常性群防群治工作, 落实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构筑和完善社区防范体系。 4 、收集情报信息。建立覆盖全社区的治安情报信息网络,掌握社区敌社情动态, 及时处置并上报涉及政治、治安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情报信息。 5 、控管帮教违法人员。认真落实对违法青少年及两劳回归、缓刑、保释、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人员的“四定”( 定帮教对象, 定帮教人员, 定帮教组织, 定帮教措施) 制度, 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同时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6 、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办证、警务咨询服务, 接受群众报警求助, 做好治安纠纷调解, 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7 、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它警务工作(安全保卫、值班备勤等)。(四)社区民警工作标准。 1 、建一套台帐:即社区工作日誌、重点人员管理、社区工作会务等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台帐及档案内容齐全、规范。 2 、交一批朋友:即在密切联系辖区居民群众的基础上,能与一批企业家、治安积极分子结成良好的工作关系, 并能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3 、有一支队伍:即拥有一支较稳定的能够配合公安机关联防、联打的群防群治队伍( 包括社区安保队、安防队、治安巡逻队及治安信息员和国保联络员队伍)。 4 、创一个特色:即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开展“无盗、无毒、无抢、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事故”等各种特色创建以及社区警务模式的创新。 5 、履一项承诺:即在社区日常警务工作中能够自觉推行并认真履行一项便民服务承诺。(五)社区民警工作制度。 1 、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管理由各派出所副所长负责。 2 、全面实行社区民警负责制。即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对所辖社区警务日常工作负全责。社区民警务必要处理协调好与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关系, 积极主动创造条件, 并通过合法程序进入社区领导班子,以促进社区警务的全面发展。 3、实行社区民警着装挂牌下社区, 每周社区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20小时,其中保证有二个半天在警务室接待群众。 4 、落实一项服务承诺、利民措施,并对群众交办事宜实行回告制。 5、一月一次居民代表会, 将社区警务工作情况向社区群众予以报告, 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6 、半月一次警情公示及安民告示,警示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联动、联防意识。 7 、一周熟悉两户常住人口,及时为群众解难排忧。 8 、一周一次率安防
社区警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