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疹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
王睿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The Third Hospital of Jinan, Shandong
概 述
〔1〕麻疹〔Measles;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病症及
眼结合膜炎,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麻疹粘膜斑
〔Koplik spots〕及皮肤斑丘疹。
〔3〕乙类传染病
病原学
11
1、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
单链RNA。
2、麻疹病毒包膜有3种结构蛋白
血凝素〔H〕
融合蛋白〔F〕 -→抗体
基质蛋白〔M〕
3、外界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
感,耐寒不耐热。
}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1、人类普遍易感;
2、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
3、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4、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四〕流行特征
冬、春季为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 2次病毒血症
第一次:麻疹病毒 → 上呼吸道 → 上皮细胞 →
(2~3d) 眼结合膜 复制
→ 淋巴组织 → 血
↓
第二次: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大量
(5~7d〕 ↓
血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二〕病程第15天以后,由于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致
病毒被去除,临床进入恢复期。
IgM、IgG
〔三〕〔1〕麻疹的病理特征:形成多核巨细胞,可见于在
皮肤、眼结合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全身
淋巴组织、肝、脾等处。
〔2〕皮疹:病毒或免疫损伤致皮浅薄表血管内皮细
胞肿胀、增生、渗出,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充
血、肿胀所致。
口腔麻疹粘膜斑
〔3〕麻疹病程中呼吸道病变较显著,肠道黏膜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
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 三期
1、前驱期 3~4天
上呼吸道及眼结合膜炎症所致的卡他病症。
〔1〕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
〔2〕麻疹粘膜斑〔科氏斑〕:病程2~3天, 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价值,出疹后2~3天内消失。
〔3〕麻疹前驱疹:颈、胸、腹部一过性风疹样皮疹,数小时即消退。
麻疹医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