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肌是临床应用的好方法
所谓揉肌法,是通过手掌或工具,揉搓身体不同部位异常形态的肌组织,使之两侧肌组织的软硬度相同,达到肌组织阴阳平衡,从而恢复脏腑运转功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我多年来在临床过程中,摸索出来又一套新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一年多来临床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易懂、多病同治、便于自治、疗效显著。它对病症的检查、治疗融为一体,即可独立运用于临床,又可与其它方法通用。
这种新方法治疗的主体是什么呢?是肌组织,那么,什么称之为肌组织,为什么调整肌组织能治病?有必要在理论上搞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揉肌方法的治病机理。
治病机理
揉肌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中十二经筋理论为指导,在患病一侧肌组织上,采用手指、手掌,或工具,轻轻的、反复的揉搓,使之受治肌组织温度逐渐升高,在肿胀肌组织内不断增加毛细血管,然后,作用于患病的经脉通畅,气血充足,血运加快,以增强肌纤维的活力和柔软度,通过以外治内,达到恢复脏腑运转功能的一种方法。
要采取调整肌组织的方法治病,就要懂得肌组织的真实含义。肌组织是一个广义词,它在中医学中一般泛指人体的韧带、肌腱、系膜等组织,西医称之为肌肉、肌束。肌组织是人体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了解肌组织的构成、作用、生理以及病理,从中摸索出它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加科学的将揉肌方法运用于临床,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解剖学认为,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重。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人体是由骨骼和肌组织两大组织构成。
骨骼由骨、关节组成,约占人体总重量60%~70%,骨骼主要是以骨、关节、骨骼的分布形成人体的基本框架,对人体起着支撑作用。
2、肌组织是由肌腱、韧带、系膜等组成,约占人体总重量40%~50%。肌组织由于自身特性具有很多的功能,如,肌本身具有收缩性,是运动系统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的收缩、是以关节为枢纽,牵动骨骼产生运动等,完成生理上的各项活动。
肌组织隶属于十二经筋的范畴,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同是脏腑的“维护”工具,由于各自的功能不同,循行的路线也不尽相同。从循经路线上看,十二经筋和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的路线大至相同,但十二经筋因其经筋的作用不同,有些循经的部位超出了十二经脉的范围。经筋与经脉循行的形态也不一样,十二经脉以线状的形态,呈纵向分布在人体的上下部位,通过穴位之间的传输通往脏腑的;十二经筋是以条带状的形态循行,成纵向分布在人体的上下,通过肌组织的有机收缩,为经脉提供气血的,然后再通过十二经络传输到脏腑。如此可以清楚的看到,十二经筋是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另一条途径。
肌肉附着在体表的里侧和骨骼的外侧,根据生理上的不同功能,有序而呈对称性排列在肢体的两侧,正是因为肌肉、肌组织的不同形态,才将骨与骨之间连接在一起,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人体从事各种生理活动。
肌肉分布在骨骼上,通过韧带、肌腱的牵拉,将人体紧紧的包裹起来,形成了抗御外邪的一道天然屏障。脏腑发生病变,通过经脉传递到肌肉、肌组织当中来,改变了肌肉、肌组织的运动状态;外邪入侵和外伤也要通过经脉传递到肌肉、肌组织,使肌肉、肌组织的排列状态,及其软硬程度发生变化。为此,外邪内患的发生,均可使肌肉、肌腱、韧带等肌组织的不同部位出现病痛点。
从上述对十二经筋治病机理,及其作用的叙述看到,肌组织是诸多组织器官在此运行的载体,是沟通人体内、外信息的重要媒介,是调节脏腑、平衡阴阳、抗病祛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它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用途更加广泛,判断病因更加具体、治疗疾病更加直接。我们只要在肌组织上检查出来的痛点、硬点、突起点等的异常状态,就是患病的部位,也是治疗选用的部位。然后,在患病的肌组织上,运用手指轻轻的揉按,通过这种外力的作用,可立即使患病的肌组织受热后,使其扩充经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通过经脉的传递直达患病的脏腑。
病症检查遵循的几个原则。揉肌法对疾病的检查是依靠手感进行的,所以,检查采用的方法异常重要,检查可采取几个原则:
1、“左病查右、右病查左”的原则;
2、“上病查下,下病查上”的原则;
3、坚持脊椎两侧竖直肌同查的原则。
按照检查的原则查出肌组织的不平衡点,揉按后病症毫无好转时,一定要寻求肌组织上细小的硬块、肌肉的软硬程度等等,做出更细致的检查,再次进行揉按。总而言之,病症经治疗不见好转,一定是对病症检查过
揉肌是临床应用的好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