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用好“关公文化”资源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用好“关公文化”资源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doc用好“关公文化”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古代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 还有沿路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 这是一条商贸交流之路, 经济合作之路, 文化交融之路。如今, 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也为山西省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任何民族、宗教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保护、传承好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其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优秀成果。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始终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活动的主旋律。其中, 作为知行合一的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跨越国度、超越时空, 圆通儒释道、和睦多民族, 具有永恒魅力又富有时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 不但早已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 也必将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山西, 作为关公文化的发祥地, 晋商作为关公文化传播中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战略中, 再度肩负起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大发展的伟大使命。关帝庙,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标志“丝绸之路”一词的提出, 与关公文化有着直接的的关系。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最早的关帝庙在关林, 建于汉末。 1870 年,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洛阳, 考察了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 参观了山陕会馆和关帝庙,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等著作中, 首次提出从洛阳到撒马尔罕( 今属乌兹别克斯坦) 有一条古老的商路,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关公文化之路。关公被称为武圣人, 被尊为关圣帝君,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关帝庙。崤函古道, 这是历史上洛阳至长安的一条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 也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段, 有关帝庙 10 余座;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 1000 公里,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古代关帝庙还有 4处, 其中, 嘉峪关关帝庙最为著名; 古代的天山南北, 分布着众多的丝路重镇, 也有众多的关帝庙, 仅巴里坤县就有十几处。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关帝庙有两处, 分别是天山关帝庙和纳达齐关帝庙。在祖国西部边陲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 有一座关帝庙。这是位于我国最西端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供奉关帝的庙宇。丝绸之路上的关帝庙, 所蕴涵和沉淀的历史文化厚重非凡, 无疑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晋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先行官晋商, 在丝绸之路上, 不仅是开拓西北市场的主力军, 主导了西北优势产业, 繁荣了西北地区经济, 使西北融入世界经济, 而且还是传播文化的生力军, 他们迈着双脚, 丈量着从山西到西北的广袤大地, 并最终在人地生疏的西北落地生根, 把生意慢慢地做大, 让山西的文化也在异乡深深扎根,影响着丝路,影响着丝路沿线当地人的价值观念、民风习俗。让诚信文化传播天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晋商之魂。晋商的诚信源于关公和关公文化。晋商把崇奉关公当作至关重要的商业圭臬, 形式上是买卖交易, 实质上是精神信仰。晋商精神体现了文化与商

用好“关公文化”资源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