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写结合点.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景材料 1、《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给小学语文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使之发生了重大的质的变化, 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 新的策略。但遗憾的是长期一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和“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而在听课中新出现的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又时有发生,使语文的教学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近年来, 上海中考、高考试题改革的导向之一, 就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自 2000 年取消小作文后, 阅读部分的读写结合题逐年增加, 题型也年年有变。根据高考改革的特点和教改的趋势, 今后考试中这类题目只会增加而不会取消。因为读写结合, 既是对学生接受能力的评定,更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检验。这种考核法,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二、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 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也就是说, 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 更应重视其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 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1 、分解性原则。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 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2 、练习性原则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 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将“读中学写”落到实处。此外,还有形式多样化的原则、迁移性原则等等。四、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将教学模式假设为: “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抠词抠句(语言表达) →实践,语言运用”。在这个理论模式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得“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 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 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只有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 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文意兼得”的目标。但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 要在把握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 还要领悟其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 想告诉我们什么, 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 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 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 领会课文遣词造句( 语言)、结构( 布局谋篇)、表达( 技巧) 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 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 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起承转合的,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 课例] 下面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 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注: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对。接着读吧。(注:学生继续读、想、画,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画得是否准确) 师: 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 全班学生举手, 表示明白) 不过, 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笑声) 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 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 当然喽, 要实事求是, 不要吹牛。( 笑声)( 全班学生写“自述”, 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 15 分钟后,老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自述”) 简评引领: 由于老师巧妙地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 这里的“读写结合”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 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圆满地实现了“文意兼得”的目标。五、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现行的小学语文教

读写结合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123 KB
  • 时间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