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系 病 证
[概说]
[概念] 肺系病证 是指在外感或内伤因素影响下,造成肺卫功能的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
其发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肺气宣降失常,实者由于痰邪阻肺,肺失宣肃,升降不利;虚者由于肺脏气阴不足,肺不主气而升降无权。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2
完整版ppt课件
治疗要点:
,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法中的宣、肃、清、泻属于祛邪;温、润既有祛邪的一面又有扶正的一面;补敛均属扶正。临证时,可按病情酌情应用。
2 . 间接治肺法,此是通过五脏生、克关系进行治疗,如肺虚证宜补脾的培土生金法等。
3
完整版ppt课件
感冒
4
完整版ppt课件
感冒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辩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小结
七、临证备要
八、病案分析
九、思考题
5
完整版ppt课件
【概说】
一、概念:
感冒 是感受触冒风邪、时行疫毒,邪犯肺卫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一)病名释义:感——感受, 冒——触冒。即感受触冒外界风邪而发病。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6
完整版ppt课件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时行感冒。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重伤风——感冒中症情较重,多为感受非时之邪者。其中因风寒致病之重者,又称为小伤寒。(以示不同于六经传变之伤寒。)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7
完整版ppt课件
二、沿革: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原则的记载。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症。
8
完整版ppt课件
(二)《伤寒论》中有类似感冒的中风、伤寒证。
将感冒轻症曰伤风,重症称小伤寒,并提出不同的治法: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三)《诸病源候论》起,又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9
完整版ppt课件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该书倡用参苏饮治疗:“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田德录教授认为感冒的病名始于元代朱丹溪。)
元《丹溪心法·伤风》指出病位在肺,治疗大法——“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清代·林佩琴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病名。《医学心悟·论汗法》:“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10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