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2个生字,认识 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了解中朝双方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3、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四、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的,谁能说一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们的爸爸妈妈总是给予你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你可以做任何事,任何牺牲。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人都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你们的亲人! (板书:亲人)但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也称彼此为亲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追忆到“抗美援朝”时期,关于抗美援朝你了解多少? ,志愿军赴朝鲜图师:同学们说的不错,看来课前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段历史就发生在 1950 年,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我们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 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 :同学们一起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有没有血缘关系呢? 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二、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交流感知师: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事件用笔划出来。(巡视学生情况) 三、探究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文中哪个人物,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句子:“是您带着全村的妇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师:在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请你用笔划出来。师:从这几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雪中送炭”,谁来说一说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 师: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师:那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还有什么? (不仅仅是打糕,而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读这句师: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
再见亲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