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君子矜而不争]君子和而不流.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人的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君子矜而不争]君子和而不流
篇一:[君子和而不流]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大全
爱 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8、苟利儒行》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明 志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本人的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篇二:[君子和而不流]中庸原文及翻译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期望对你有帮衬。
  《中庸》原文及译文【上】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惊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根据“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行以片刻离开的,假如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观察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微小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本人的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抗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抗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也许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

[君子矜而不争]君子和而不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晓星星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