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篆书,内容很全面啊。
第一章 绪论篆书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一个笼统的字体名称。所谓篆书,最早本指秦代李斯等人厘定的规范字体,即小篆。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篆”下注云:“李斯所作曰篆书,而谓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谓篆书曰小篆。”段氏所言是可信的,即小篆最初称为篆书,之后秦人尊小篆以前的字体为大篆,于是又相对称李斯所作为小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上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而且说秦代选录下级文书吏要“以八体试之”,可知大篆、小篆的名目秦代已然确立,于是“篆书”一词就成了两者的合称。后代为了与大篆区分开来,也称小篆为“秦篆”。如西汉末年的刘歆作《七略》,即称小篆为“秦篆”。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李斯等所作《仓颉》等三篇,“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只是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篆书”一度又专指小篆。《说文·叙》云:“及亡新居摄,……时有六书(此指六种字体):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就是说,王莽摄政时曾把秦代“八体”中的大篆归入“古文”与“奇字”中,而以“篆书”专称小篆。不过这只是一时提法的改变而已。篆书既然原指小篆,那么这种字体为何以“篆”名之呢?人们一般都引用《说文》来解释。《说文·竹部》云:“篆,引书也。”段玉裁注云:“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因而篆书的原意,大致是拉长笔画写出的字体了。其实这种理解至少是很不充分的。查阅先秦古籍,“篆”字从未用以表示书写或字体,只是秦以后“篆”字始有这类意义,看来“引书”不是它的本义,而是后起的引申义。那么先秦古籍中使用“篆”字又是些什么意义呢?《周礼·考工记·凫氏》云:“钟带谓之篆。”就是钟上围绕的图饰。《周礼·宗伯》:“孤卿夏篆。”郑玄注:“五彩画毂约也。”就是彩画的贯车轴的圆木。总之,先秦“篆”字大致是指钟与车毂外圈上所刻画的条形
说说篆书,内容很全面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