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察举制度.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2届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452
本科毕业论文
汉代察举制的影响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历史学
系(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高梅
2012年4月15日
摘要
汉代察举制作为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形成、发展、完善乃至衰落。它有自己的选拔标准与特点,“德”与“才”是它在运作过程中主要的特点。察举制在汉代有积极影响,也有诸多流弊。它也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形成脱胎于察举制。在现代社会,察举制对于人事制度特别是公务员选拔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代;察举制;影响

Abstract
The election system of Han Dynasty of ancient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Han Dynasty, development, form, perfect and decline. It has its own selection criteria and characteristics," Virtue" and "ability" is in its operation proces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election system in the Han Dynasty has positive effect, also has many maladies. It also influenced the later 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lection system. In modern society, the election system for personnel system especially the selection of the civil servants has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The election system; Influence
目录
一、察举制的特点与发展过程 1
二、察举制在汉代的影响 2
(一)积极影响 2
(二)消极影响 3
三、察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4
(一)对科举制的影响 4
(二)对现代人事制度的影响 5
四、参考文献 6
五、谢辞 6
汉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官僚行政体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它保留了一些旧时代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具有新时代的许多特点,在人才选拔方面,汉代主要采用察举制。察举制的产生和发展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行政体制和人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人事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察举制的特点与发展过程
察举即先察后举,是由地方官员首先考察,发现人才后向朝廷举荐。汉代所实行的察举,不一定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而是根据需要人才的情况在特定的地区内举行,有时只在三辅、三河等地,有时则限制在内地某些郡县。察举的办法,有时只限于丞相、御史大夫等高级官员直接向皇帝推荐,有时则由朝廷派人直接到地方进行察举。汉代察举制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孝廉”“贤良文学”“秀才异等”“明经”等科目,偶尔还荐举“童子郎”“勇武知兵”“明法”等专门人才。察举制具体的操作程式大体是:多数先由皇帝下诏,令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按照一定的名目,把各地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学识渊博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由朝廷直接任官,或经过某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择优录用,表明人才选拔制度在逐渐完善[1](P22)。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国家对察举的管理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其基本标准包括道德、才能两个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才能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行政机构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效果。同时,年龄与仪表也是汉代选官时注意的条件。
察举制在汉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汉代初年,任官并无定制,入仕者不外乎“荫任”和“赀选”两途,所以官职大多操纵在大官僚和富户手中,其后才出现察举制和征辟制[2]。汉高祖刘邦下诏求才,开西汉察举制之先河,刘邦下诏曰:“贤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3](P518)后来汉文帝两下诏书,寻求“贤良方正,能直言急谏之士”[4](P116)。到汉武帝时期察举取士开始制度化。武帝时期及其以后,儒家学者向统治集团渗透,以“孝廉”为主要内容的察举逐步取代军

察举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