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 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学(15~18)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 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 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 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5创见性 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
1拉斯韦尔模式
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 信息 媒介 受众 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七个要素:信源 编码 通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3贝罗的S-M-C-R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四环节:1信源和编码者 2受传者和译码者 3信息 4通道
4老师补充的模式····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第三章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 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三 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四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3~54)
信息的本质:(54)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 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与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已成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也离不开物质。
4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 信息是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一种表征,它并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表征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与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有密切关系。
信息的特征(55~56)
1信息是一种可以资源共享的资源 信息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4 页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信息的一个本质特征。
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物质载体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可以储存。 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储存在物质载体里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并且可以被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可以被转换。
信息的产生:某物与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某物是产生信息的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