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世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对称经济学.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陈世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对称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不是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不是以传统供给经济学为内核的新供给经济学,不是以增长经济学为实质的各类结构经济学,不是以保守主义、货币主义以及供给主义为核心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经济学,不是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是以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也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上述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共同的理论基础都是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不但无法解释和解决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经济危机,而且正是一般均衡理论及建立其上的价格经济学导致了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经济危机。如果说,产能过剩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 GDP 增长方式。 GDP 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是价格经济学,价格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告了 GDP 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宣告了 GDP 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价格经济学与一般均衡论的破产。只要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解析不了产能过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市场自发调节还是政府“干预”,也解决不了产能过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产能过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用生产力发展代替 GDP 增长,用知识运营增长方式代替资本运营增长方式,用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代替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用再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代替配置型经济发展模式,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核心机制,用国民创新体系、国民创业体系代替国民产业化体系, 用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代替货币型国民经济系统,用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范式代替主客体对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用对称代替均衡、对策代替博弈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明了人的理性预期、国家经济主体性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证明了经济发展是主客体的统一,从而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经济学以及价格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的彻底破产, 宣告了隐藏在这些经济学范式背后的线性思维方式的破产。 2 经济发展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运动;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现实性转变为现实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主客体相互关系本质上是对称关系; 主客体的对称程度决定社会系统有序化程度、和谐程度与生产力发挥程度。而一切产能过剩本质上都是经济主客体的不对称造成;经济主客体的不对称程度,决定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度与广度。经济主体主观努力的方向,就是使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由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因此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的一致、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实证性一致、主体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经济发展是主客体统一的发展观,就是对称经济发展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宏观与微观、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率、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宏观去规范微观、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经济运动。在市场经济有机体的各要素之间,虽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它们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是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有序化过程。整个社会系统是否协调有序,将决定社会系统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系统,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对称,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生产力功能。与生产社会化相对称的,是经济的宏观化。在经济全球化、宏观化时代,政府宏观调控更显重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绝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有先天的优势。应该通过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偶然性,看出对称发展、对称经济发展观的必然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对称为核心不是以均衡为核心, 对称经济学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因而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在对称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只是一种生产系统的功能,功能同系统之间无所谓适合不适合问题;有什么样的系统,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功能(大小),说明有什么样的系统。只有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结构之间、结构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才有是否适合、是否对称的问题。如果适合、对称,功能就发挥得好;如果不适合、不对称,功能就发挥得不好。 3 因此,要调整的是结构和结构、结构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关系,而不是某个结构、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从系统论的眼光看来,只有对称经济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陈世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对称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6-08-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