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
24 4 吉林地质 V ol. 24, N o. 4
2005 年 12 月 JILIN GEOLOGY Dec. , 2005
大横路钴铜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任启武1, 薛剑波1, 王丽梅2, 李德洪1, 苏伟华1
( 1.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吉林长春 130061; 2. 吉林省第五调查所, 吉林九台 130500)
[ 摘要] 大横路钴铜矿床主要产于老岭群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褶
皱和断裂、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找矿标志主要为老岭群大栗子组含炭岩系、矿化蚀变( 硅化、
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 、区域化探及土壤异常( Co 、Cu、N i、P b、Zn、A g 等组合异
常) 、老岭群大栗子组中的中基性脉岩等。
[ 关键词] 钴铜矿床; 找矿标志; 控矿因素; 矿体特征
[ 中图分类号] P618. 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2427 ( 2005) 04-026-06
大横路钴铜矿区位于白山市南 60km 处, 位于辽吉裂谷的南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
地台北缘东段,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属于老岭背斜和鸭绿江
断裂系, 二者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小四平—荒沟山—南岔“S”型断裂带南西延长
部分以北东—南西向斜贯全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地体和古元古界老岭群, 南
部尚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 北西部见有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
少量白垩系砂砾岩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 地层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入岩主要为燕
山晚期的基性—中酸性脉岩。
1 矿床地质特征
1. 1 矿体特征
大横路钴铜矿床位于老岭背斜南东翼之次一级三道阳岔—三岔河复式背斜的北西翼。
矿床西起大青沟, 东至小西沟, 东西长约 1 800m , 南北宽 250~520m , 矿体地表分布形态
见图 1。
矿体产于老岭群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 容矿岩石主要为含炭绢云千枚岩, 矿体总体
呈北东 60°方向展布, 形态为复式褶皱, 矿体褶皱形态与矿区地层褶皱形态一致。褶皱轴向
北东 10°~60°, 向北东翘起, 向南西倾伏, 倾伏角为 17°~22°, 褶皱轴沿走向呈舒缓波状,
其特征详见图 2。
1. 1. 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Ⅰ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床西段, 位于矿层顶部,
矿体底板控制标高为 385~510m , 顶板控制标高为 455~745m。矿体西端倾伏延伸到 32 线,
东端翘起延伸至 15 线, 矿体控制长度 1 340m, 控制宽度 120~495m, 平均宽度 315m , 控
制厚度 6. 00~146. 20m , 平均厚度 68. 98m ; 钴最高品位为 0. 596%, 最低品位为 0. 02% ,
平均品位为 0. 054% , 伴生铜最高品位为 4. 8% , 最低品位为 0. 01% , 平均品位 0. 16%。
矿体地表出露形态由于受褶皱构造的影响, 比较复杂, 20~0 线总体走向主要为北东
50°左右呈近等轴伏。0~15 线总体走向主要为北东 70°左右。矿体沿倾向具复式褶皱特征,
[ 收稿日期] 2005-08-07
大横路钴铜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