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 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 《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黑格尔美学思
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尼采
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 “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 “模仿”现实的
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所 “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车尔
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 “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 “再现”。中外艺术史上还有 “形象说”、“情感说”、
“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
统一。中国美学十分重视 “传神”。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
造型艺术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另一些艺术门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一切事物都是
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
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二主体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5
精品文档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 “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
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作为生产
主体的人能够从中直观自身。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将
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 “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
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
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打上了各自
不同的主体性烙印。
由于欣赏者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