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创造了计算机(转载)
图灵创造了计算机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12年6月23日,阿兰·麦席森·图灵出生在伦敦一个有点特别的家庭里,他父亲是大英帝国在印度的一个文官,常年呆在印度,母亲是印度一家铁路公司的总工程师的女儿,在图灵大概1岁的时候,他母亲就回到了印度,而把图灵留在了伦敦的朋友家里,于是图灵的童年几乎是一种完全的自我的独立成长,这种独立性格在他的一生当中处处可以看到。
在进入公立学校后,少年图灵非常抵触死板的教育方式,他常常成为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只是勉强达到平均的水平,唯独对数学,他的兴趣使得他能够独自地找到有别于老师的理解方式, 从而能够在考试当中一直表现突出。不过由于他习惯性地不遵守老师的教学规范,他的班主任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如果他还想呆在公立学校,就必须努力遵从教导;如果他想独自成为一个科学专家,那他在公立学校就纯粹是浪费时间。” 图灵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他撇开死板的学校教育,自学了大量科学著作,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样的论文,这些在20世纪20年代都是属于人类知识前沿的内容。在大学期间图灵似乎对前人现成的理论并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一次。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数学。大学的宽松环境使得他更加自如地满足自己的爱好,这个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罗素的名著《数学哲学入门》和冯诺依曼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始终萦绕在他心目中的两个主题,就是作为人类意识的基本结构的数学逻辑,以及有可能成为人类意识的物理基础的量子力学。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正是在那里,他制造出了以后称之为图灵机的东西。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这台机器可以读入一系列的零和一,这些数字代表了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按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可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5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计算机还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不是通用的,而图灵机从理论上却是通用机。在图灵看来,这台机器只用保留一些最简单的指令,一个复杂的工作只用把它分解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了,在当时他能够具有这样的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他相信有一个算法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困难的部分则是如何确定最简单的指令集,怎么样的指令集才是最少的,而且又能顶用,还有一个难点是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这些指令的问题。
在1934年毕业后,图灵选修了一门关于数学基础的高级课程,主要研读刚刚发表不久的哥德尔的关于数学不完全性定理的论文,以及讨论希尔伯特关于数学的可判决性问题。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是20世纪在数理逻辑方面最伟大的成就,这个定理表明了一个逻辑系统的限度,也潜含着对于计算机所能够从事的工作的范围的限制;而希尔伯特的可判决性问题则是著名的主宰了整个20世纪数学发展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
图灵创造了计算机(转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