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辛夷坞》里的悲悯情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辛夷坞》里的悲悯情怀.doc谈《辛夷坞》里的悲悯情怀摘要: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存诗 400 余首,《辛夷坞》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 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 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 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关键词: 《辛夷坞》诗;悲悯情怀;王维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6 ) 18-0068-02 一、何为悲悯悲悯情怀, 是对外界对他人有种怜悯的精神, 是世人相互体恤的温情, 是友爱互助并且尊重生命直至上升到社会意义的探询, 世间万物, 众生平等, 对于一切的物性人性持有同情理解宽容的态度, 是悲悯情怀的基本诠释。悲悯入心入怀,应是我们最需要的恒久的精神。二、行到水穷――王维和《辛夷坞》王维生逢盛世, 少有才名, 官至大乐丞被贬再提拔, 生命历程耐人寻味。安史之乱后, 唐朝朝政黑暗, 王维向往那种开明政治而不得, 又恋于禄位, 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 亦官亦隐, 进入一种彻悟的田园状态。于丹《重温最美诗词》中提到: 田园是一种状态, 有些状态是浑朴的,有些状态时彻悟的,王维属于后者。[1] 王维在彻悟的田园状态下的这首《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花英文名叫“ magnolia ”( 木兰)。木兰是一种高大的花树, 其花朵大, 顶于树梢, 紫红居多, 远观近嗅, 仿若荷花, 所以是“木末芙蓉花”,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么漂亮这么美丽的花朵开在寂寞的山坞里,坞:周围高中间低的谷地, 绝少被人走进探微。“涧户寂无人”,涧, 旁边流水的山溪,户,应该是这个“坞”的洞口,水边谷底,洞口没有一个人经过。“纷纷开且落”,如此茂盛的花,开在坞里涧户边,没有欣喜地被发现, 没有满含欣赏的目光注视,就只有寂寞地零落了。普遍认为此诗是抒发“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的感慨, 透出诗人的失意和落寞。也不难看出王维对辛夷花的怜悯与同情。《辛夷坞》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辋川诗》是王维晚年作品。王维一生仕途不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安史之乱前夕,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 朝纲不稳, 社会黑暗, 诸多矛盾尖锐。王维虽然在朝, 但他主张张九龄的开明举措, 对朝政不满而又无力, 内心彷徨失落。王维是盛唐时诗人, 盛唐时诗人多胸怀大志, 渴望建功立业。但是事实是王维被搁置一边, 才华不被重用。马斯洛的人类的动机和心理需要原理: 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生理生存安全需要之后, 就产生了心理的、精神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比如归属与爱的需要, 比如对自尊和尊重的需要, 比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 还有对认识和理解的欲望, 以及对美的需要。马斯洛的精神需求即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认可度和地位。所以晚年王维也称辋川期的王维尽管亦官亦隐, 但内心还是不平静的, 自尊和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于彼时的王维都没有得到满足。王国维把艺术划分为两重境界: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 物皆着我之色彩。王维的不平静不满足投射到辛夷花身上, 他对辛夷花有了别样的同情别样的悲悯。开篇

谈《辛夷坞》里的悲悯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ady_ing0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6-08-09